为什么月亮会有光?

江山纪2023-02-17  19

一、月亮发光的原因:

1、月亮不是恒星,所以其本身不会发光,在夜晚看见的皎洁月光,其实是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形成的现象。

2、因为月亮上的大气层非常稀薄,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所以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一部分被月球表面吸收,另一部分就被反射,于是,就可看见月亮发光了。

3、虽然月亮反射的光只有百分之七能到达地球,但足以照亮地球上的黑夜。

二、定义: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1/81,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

三、月球公转:

1、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

2、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173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但是现在知道月球平均每年以4cm的速度逐渐与地球离去。

四、月球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亮光的来源是太阳光。

月亮“发光”并不是由月亮自己发出的光,而是太阳。月亮将部份太阳光反射到地面,处在地球上黑夜一边的人,就能看到月亮反射的太阳光,月亮是不发光发热的冰冷固体星球。

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9%,其余91%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7%。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大约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一样大。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首先,地球海洋的潮汐现象就是由于月球的存在造成的,如果月球消失了,地球的潮汐现象将会消失,我们看到的景象是大海没有了潮起潮落,而且海水的流动也会变慢,比如洋流等也可能会发生改变,这无疑会对海洋生物乃至鱼类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次,月球对地球的潮汐作用不仅反映在海洋上,更多的反应在大气层中,地球的大气层也是会随着月球的运行而产生潮汐现象的,这同时也加速了地球大气的流动,特别是高层大气的流动,形成所谓的“气潮”,“气潮”可以影响气压,从而对天气产生影响。

第三,月球的存在能使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从而使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现在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变化在5度以内。但是如果没有月球,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会以数百万年为一周期由0—50度变化,地球气候因而也会大幅度变化,这不利于地球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

月亮的光照对植物来讲,也是有用的,只不过作用相对较小。月光的本质还是反射的太阳光,它也可以让植物进行微弱的光合作用。只不过月光辐射能量密度很低,大约只有太阳的四十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利用月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连自身植物呼吸的消耗都抵不上。当然作用小跟没有作用,还是两回事的。

1、作用很小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紧接着释放出氧气。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太阳光。当然光合作用也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像是温度、环境一类的。月亮光在本质上,还是反射的太阳光,只不过整体的能量没有太阳光那么大。可是月亮光,照样可以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不过这类光合作用很微弱,微弱到可以忽略的情况。

2、对微生物的影响

月光虽然对植物的影响很小,但是对部分微生物的成长很重要。部分微生物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太阳光并没有什么需求,反而需要依赖月亮光。没有月光的话,它们甚至不能生长。而且月光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和地球的磁场还是有紧密联系的。像是我们所说的潮汐反应,无论是江河湖海,都有可能会出现。而现在的新能源之一,就有潮汐能,这可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且源源不断的能量。而这种能量的来源,几乎全靠月亮。

3、万物生长靠月亮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叫做“万物生长靠月亮”。原因也很简单,我们能看到宇宙中有很多小星星,它们在引力不够强的时候,就会变成陨石,甚至有可能撞击地球。正是由于月球的存在,地球才免受大量的陨石侵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728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