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长沙太守是谁

三国时期的长沙太守是谁,第1张

参考汉末吴初长沙郡纪年!参考张仲景简介,参考张羡简介。

公元185~190,长沙太守是孙坚。

190年三月~196年初是苏代。

196~200年,是张仲景、张羡,也有说他两是一个人的。

201~208年,张怿(张羡之子)。

208 ~ 缪立(刘备的手下)

个人感觉,当不得真,如果你写小说到可以参用。

《三国志 蜀书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於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刘备受刘璋邀请入川后,诸葛亮等人镇守荆州,孙权派出使者跟诸葛亮交好,顺便问诸葛亮:蜀国士人中有谁跟你一起治理政事?诸葛亮回答说:庞统、廖立都是楚地的优秀人才,应该能和我共同开创大业。

起初,在诸葛亮的眼中,廖立与庞统是同样水平的荆楚优秀人才,是能治理国政的人才,庞统大家都很熟悉,但廖立这个人却很陌生,如果廖立真跟庞统齐名,那廖立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怎么这么低?甚至都不如廖化?

诸葛亮说这话时,应该是公元211年~215年之间,之后诸葛亮就入川了,这个时候诸葛亮的官职是军师中郎将,职责是都督荆州南三郡的赋税,以充当刘备军作战的军饷,而这个时候庞统的官职也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一模一样,但地位不如诸葛亮。

论名声的话,当时的诸葛亮是不如庞统的,因为庞统出名比较早,曾经受到司马徽的称赞,并且在周瑜手下做过官,东吴有一些士人知道庞统,相对来说知道诸葛亮的人没有庞统多,在当时诸葛亮的名声是不如庞统的,诸葛亮名声超越庞统是后来的事。

论才能的话,诸葛亮远超庞统,庞统最初投靠刘备,刘备让庞统当个县令,庞统却处理不好政事,结果被免官,后来还是诸葛亮和鲁肃联名保举,刘备才重用庞统,理论来说,庞统是可以跟诸葛亮齐名的人物。

诸葛亮甚至认为廖立的才能与庞统相当,也可以说是廖立的才能与诸葛亮也在同一档次,这对廖立来说,是相当高的称赞了。

廖立是武陵郡临沅人,今湖南常德人,刘备拿下荆州南四郡后,廖立被任命为州从事,之后又被任命为长沙太守,这可是刘备直接任命的,庞统这样的人都只能当个县令,廖立很快就做了太守,管一郡之地。

别小看太守一职,包括从孙权那里借来的南郡在内,这个时候刘备总共才5个郡,廖立就是其中的五个郡守之一,可以看到刘备对廖立相当重视,关键是廖立这个时候还不满30岁,正是年轻有为的年龄。

可以拿马良来比较一下,马良是马谡的哥哥,马氏五常中的老大,马良最初也是被刘备任命为州从事,与廖立的官职一样,后来马良被刘备任命为左将军掾,刘备当时是左将军,左将军掾就相当于刘备的副官,但廖立这个时候已经是长沙太守了,要知道长沙太守只有一人,而左将军掾可不止一个人,就跟州从事一样,是很多个人,这也能看出廖立受重用的程度超过了马良。

另外,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就任命廖立为侍中,侍中相当于皇帝的近臣,2年后刘备称帝的时候,才任命马良为侍中,廖立的侍中比马良早了2年,这说明廖立的才能在马良之上,刘备可是用人高手,没点才能的人,刘备是不会用的。

廖立在担任长沙太守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孙权向刘备讨要长沙郡、桂阳郡和零陵郡三郡,刘备不同意,于是孙权派出吕蒙硬抢,当时鲁肃拖住了关羽,吕蒙就率军进入荆南四郡,四郡闻风投降,而此时担任长沙太守的廖立则是直接弃城逃走,一直逃到了益州,刘备知道这事后,并没有责备廖立,反而任命他为巴郡太守。

巴郡主要就是今天的重庆市,这是益州重要的郡之一,益州当时一共有21个郡,比较重要的郡有蜀郡、汉中郡、巴西郡、巴郡等等,刘备称汉中王时,任命廖立为侍中,刘备去世后,廖立被任命为长水校尉。

长水校尉是守卫京城的武将官职,相当于首都卫戍军队之一,有兵权,与太守的官职和俸禄相当,侍中调任长水校尉相当于平级调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控在权,刘禅虽然是皇帝,但只负责祭祀,所有的政事都是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作为丞相是开府治事,侍中这个官职本是皇帝的近臣,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传达政令,但在诸葛亮当政期间,实际上失去了作用,所以把廖立调任长水校尉。

不久,诸葛亮给皇帝刘禅写了一份弹劾廖立的奏章,内容是这样的:

长水校尉廖立,在任职上妄自尊重,品评朝中士人,公开指责朝廷没有任用贤达之人而任用平庸之士,又说万军统帅之人都是混小子,诽谤先帝,诋毁朝臣。有人说国家军队简练,行伍分明,廖立就仰着头望着屋顶,愤然斥责那人说:有什么可说的!像这样的事,数不胜数。一羊乱群,都能带来祸害,更何况廖立身处高位,中层社会以下谁能辨别真伪呢?

刘禅批准后,就把廖立贬为平民,流放到汶山郡(今四川茂县),诸葛亮去世后,廖立还活着,听说诸葛亮去世后,廖立说了一句话:

我们最终要成为异族的奴役。

这话等于是说蜀汉将要亡国了,那么诸葛亮为何要贬廖立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诸葛亮认为廖立的道德有问题,这样的人不适合在朝中当官,应该清除出朝廷,所以就把廖立给贬为平民了

诸葛亮提拔人才最重视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有才无德的人,诸葛亮是坚决不会用的,比如李严。李严是有才能的,刘备都能发现李严的才能,李严是有政绩的,平定叛乱是武的一面,治理地方是文的一面,所以刘备才让李严担任辅政大臣,从地方上提拔到中央。

但是李严这个人道德是有问题的,李严这个人清高,与同事合不来,李严还怂恿诸葛亮受九锡,进爵封王,这是别有用心,李严还想把益州的五个郡划出来新成立一个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蜀汉政权只有一个州,李严这么做不是搞分裂吗?李严还陷害诸葛亮北伐却擅自退兵,这些事都指出李严心术不正,道德有问题,他虽然是个人才,但是个有才无德的人,所以不能用,最终诸葛亮贬李严为平民。

廖立的情况跟李严相似,他有以下罪名:

1、非议刘备。

廖立批评刘备在拿下益州后,没有趁胜攻取汉中,反而跟孙权争夺荆州三郡(也就是湘水划界),结果徒劳无功,还被曹操占了汉中,差一点失掉了益州,后来关羽之死和上庸的惨败也怪到刘备头上。

2、妄议朝臣。

廖立批评关羽带兵作战无方,任性而为,导致白白丢失荆州之地。

3、攻击用人政策。

廖立批评朝廷用人政策,说向朗、文恭、郭演长、王连等人是平庸之人,没有能力却身在高位,蜀汉的用人政策,刘备活着的时候是刘备决定的,刘备去世后是诸葛亮决定,这等于是把刘备和诸葛亮都批评了一顿。

从廖立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对蜀汉是相当不满的,姑且不说他的言论是否正确,就说他这种行为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刘备是蜀汉之主,他做的事虽然有对有错,在当时的那个社会来说,你是不能背后议论君主的,也幸亏是廖立遇到的是诸葛亮,换了是曹操或者孙权,早就被族灭了。

关羽是蜀汉政权的开国元老之一,同时也是非常敏感的一个人,有功有过,蜀汉政权能够成功建立,少不了关羽的功劳,关羽虽然在襄樊之战中犯了错,但也并不能全盘否定关羽,刘备本人对于评价关羽都感到敏感,何况是廖立呢?他有什么资格来议论关羽呢?

最后一点就是蜀汉的用人原则,刘备用人是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刘备都会用,比如魏延,魏延也是脾气古怪的人,跟人合不来,但他有才能,刘备就用他,也不管出身,这叫唯才能而用人。

但诸葛亮就不一样了,诸葛亮是读书人,用人侧重于德才兼备,你看诸葛亮推荐的人才,比如向朗、郭攸之、蒋琬、费祎、董允这些人,有才也有德,光有才能没有道德,诸葛亮也是不会用的。

这两种用人方式在当时来说,都是合理的,不能说谁对谁错,就算是用人有问题,这也不是廖立可以议论的,廖立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他说的对,而是廖立的私心在作怪,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仅次于诸葛亮,甚至高于李严,却没有得到重用,于是对蜀汉牢骚满腹,不断地攻击,这种行为叫什么?

这叫抱怨、发牢骚,如果廖立真有才能,道德也高尚的话,他肯定会受到重用的,只是时间问题,廖立算起来也是荆州人,符合蜀汉国策(荆州人管理益州),但他如此抱怨蜀汉朝廷,能让他高升吗?当然不能。

与廖立共列一传的彭羕、刘琰、杨仪、李严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喜欢以私心议论朝政,这四人都有些才能,但他们都攻击过蜀汉朝政,都被流放或被杀死,所以三国志作者陈寿才把这几人共列一传。

真的。

汉代从汉武帝开始实行举“孝廉”“良才”的选官制度,“举孝廉”,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

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

尽管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但由于他父亲曾在朝廷做过官,仲景承袭家门,在灵帝时(约公元168~188年),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

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

扩展资料:

董卓之乱时,为了收买洛阳文士,他利用手中权力,威逼何_为长史。到了公元190年,各路军阀讨伐董卓,逼近洛阳,慌乱之中,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强行把国都从洛阳迁往长安。

何_不满董卓的独断专行,托病不从。董卓大怒,要何_交出长史之职,何_置之不理,反而与荀攸、郑泰等人共谋诛杀董卓,结果事情败露,荀攸、何_被关进大牢,何_死于狱中,荀攸逃亡。

张仲景失去了靠山,只好离开洛阳,避难南方。

从公元184年到190年,张仲景和何_交往长达6年,其间得到何_许多帮助:何_为他看相,断定他“将成良医”,从而坚定了他的从医之路。

何_为他引见洛阳名士,使他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何_提醒他读诸子学说,使他受到启发,从而奠定了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

当时南方也不太平,但相对于北方还算安定。张仲景骑着毛驴,带着药箱,一路行医,来到荆州一带。荆州当时辖七郡,分别是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

当时荆州有个人物,名叫刘表,字景升,身高八尺,出身豪门,喜欢读书,爱好交游,曾在洛阳生活,年纪轻轻就成为京都名士,深受太学生敬仰。

他于公元190年出任荆州刺史,为官清廉,不久当上荆州牧,总揽荆州军政大权。

刘表上任这年,正是何_被囚、张仲景逃难的一年,当时国家大乱,战火燃至黄河、长江流域,疮痍满目,景象凄凉。

当时的荆州,却像一个特区,刘表礼贤下士,抚恤百姓,加强军备,发展农业,颇可自足。

刘表对从战区逃难而来的难民一律接纳,于是来此避难之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京畿文士,王粲、张仲景也在其中。

张仲景当时40岁出头,年富力强,医术精妙,水平很高,所以对于他的到来,刘表是很欢迎的。

张仲景来到荆州(治所襄阳),一边救死扶伤,一边积累临床经验,同时加紧搜集治病验方。刘表见他一表人才,品德又好,很想让他当官。

张仲景对当官没兴趣,一再推托,但命运偏偏和他做游戏——长沙太守的职位,已经虚位以待,非他莫属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仲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27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