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厨房一般称为什么?

古代将厨房一般称为什么?,第1张

关于古代厨房的称呼一般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 厨,庖屋也。根据成语“庖丁解牛”一词可以看出,庖丁就是厨师的意思,那么庖屋就是厨房的意思。

二.古代贫困人家只在堂屋烧饭,没有专门的厨房,所以只把灶台称之为“堂前”,富裕家庭的厨房称为“居灶君”,在军营里则称为“伙房”。

三.古代,人们多把办食事的 厨房设在正堂之东,因此也叫“东厨”。三国时期的才子曹植在《当来 时大难》诗中说:“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不仅活着的时候,居宅是如此安排的,死后的墓室也是如此设计的,甚至连祭祀死者的祠堂中的庖厨图也是处在东壁的位置。

古代的人管厨房叫庖厨。

宋孟元老《序》: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意思是:四海之宝的珠宝已被调动起来,所有这些珠宝都在首都的集市上交易; 秋州的美味佳肴聚集在首都举行宴会。 鲜花铺满了道路,并不妨碍任何人参加春季旅行。音乐震荡长空,又见有几家豪门正开夜宴。

扩展资料:

1、首先是古建筑遗址考证。原始人以天然洞穴为居,居住条件极差,以野菜、野果、野兽肉等生食充饥,过着所谓“茹毛饮血”的生活,不知道熟食的制作。后来尝到了被雷击而烧死的野兽肉,发现了熟食的美味。

当然,钻木取火的发明才使人类有条件正式开始熟食的习惯,这也是走入人类文明的第一步,如中国北京猿人居住的周口店洞穴石壁上,留有焰火薰烤的痕迹和木炭残迹。熟食的习惯大大提高了人类体质,是人类进化的保证。

2、以火塘为中心的住宅。距今约6000-7000年前,中国进入氏族社会,随着人们的劳动工具和技能的变化,人类慢慢由穴居发展到半穴居,最终移居地面。从已发掘出来的房屋遗址中可以发现当时的人类已经在建于地面的房屋中央设有火塘(地灶)。

火塘一般设于屋内正中或偏离门远些的当中位置,火塘中火焰终年不熄,以备随时取用。周围可环绕而坐,便于活动。一天劳作之后或者当天气恶劣而不能劳作时,火塘便成了家庭活动的中心。那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故事伴随着火塘中的袅袅轻烟,维系着一个民族的繁衍与文明。

灶坑内留有炭块和兽骨,屋顶设有排烟口,这种布置方式兼有烹饪、取暖、去湿、防兽等多种功能,但因为与整栋房间没有隔离,所以烟气弥漫在整栋房间,卫生条件极差。由于传统习惯和地区特点,火塘在有些少数民族住宅中仍有保留。如蒙古地区的蒙古包、西南地区的竹楼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庖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厨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01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6
下一篇 2023-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