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器是什么意思?

道器是什么意思?,第1张

道器释义:

1.语本《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器为 中国 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道是无形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道器关系实即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2.通权达变与拘泥古板。 隋 王通 《中说·周公》:“ 温彦博 问:‘ 嵇康 、 阮籍 何人也?’子曰:‘古之名理者,而不能穷也。’曰:‘何谓也?’子曰:‘道不足而器有馀。’曰:‘敢问道器?’子曰:‘通变之谓道,执方之谓器。

雪漠家道文化,打造智慧家庭

XUE MO CULTURE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一辑

心中有「空」 天地自宽

《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因为虚心,才能接纳

有一种说法是“道器”,也就是承载道的器皿、载体。我们常说,这个人可以载道,这篇文章可以载道,那么这个人和这篇文章,便都是“道器”。

道器就像一个杯子,里面必须是 空的,才能盛东西; 杯子如果满了,你就别想倒进去东西。所以,如果一个人老是充满成见、自以为是,你就很难改变他。为什么?因为他的杯子里根本装不下你的东西,你一倒进去,他就像秋风吹过驴耳那样。所以,当他心里盛满自己的思维垃圾时,就必须先把这些垃圾倒掉。倒不掉,他就改变不了。

能改变的人,就叫道器;不能改变的人,就不是道器。

那么,如何分辨一个人是不是道器呢?

当你跟一个人相处,并诚心地指出他的一些缺点,但他却不接纳,强烈地反对、巧言令色地辩解时,他肯定不是道器。为什么?因为他在拒绝。拒绝改变的人,心是满的,你当然改变不了他。能够改变的,是那些虚心接受意见的人。所以,当你找到了善知识,不要对抗,你要学会全然接受。接受的第一步,就是清空自己的成见,清空自己的个人意志,打碎自己。

这非常难,有些人几十年都清不掉,他永远是我认为如何如何。很多人都是这样,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人习惯于对抗,你无论说什么,他的第一反应都不是接受,而是反抗,跟你较真。这种人不是道器。

禅宗二祖就是道器。为什么?因为,他找到达摩的时候,达摩问他,你来做什么啊?他说,我来请您为我安心。达摩说,好,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二祖凝神片刻,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就说,我已为你安心了。二祖就此大悟。

二祖得道之后,三祖也来了,三祖来干什么呢?来找二祖忏悔罪业。二祖说,好,你把你的罪业拿来,我给你忏悔。三祖也凝神片刻,说,我找不到罪业。二祖便说,我已为你忏悔了。三祖当下大悟。

三祖弘法的时候,也有一个弟子跑来找他。他问弟子,你来做什么呢?那弟子就说,我想请您帮我实现解脱。三祖问他,谁绑住你了吗?那人说没有。三祖又说,好,我已经帮你解脱了。此人当下大悟。

这几个例子都很简单,没有多么复杂的过程,但他们都大悟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全然地接受。所谓的全然接受,就是完完全全地打开,没有一点拒绝的倾向,也不需要逻辑上的思辨,不需要讨论什么问题,然后请对方说服自己。修道一定要注意这个东西。这是老子关于“无”的另一种解释: 心里不能有成见,有成见就装不下智慧,生不起妙用了。

空为什么能容纳万物呢? 因为它能受诸物。前几天,有人说他很佩服我,我问他为什么佩服我?他说,您的身边有那么多种人,几乎可以说是您什么人都能容纳,不管恶人、好人,还是善人。确实是这样的。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我的心是空的,没有执著。心空故能容万物。没有达到无执的境界时,你刻意地想容纳,可能都容纳不了,你会觉得自己很不舒服。比如,很多人的心不大,有人朝他发一次脾气,他就会记上一辈子。他怎么可能容纳各种不同的人呢?这种人的心里,充满了成见,充满了傲慢,容不得跟他不同的东西。

所以,我面对学生的时候,总会采取几种不同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我会首先真诚相待,知无不言。如果他一对抗,我对他就会变得客气了,不该说的不说。如果他一直不改,我就会敬而远之。有好些人,我都远离了。因为改变不了他,他的心里盛满了成见和偏执。

为什么?因为我的话对他不起作用。一定要注意。我说了也没用的话,我就不说了,不去浪费我的时间和生命。对于说了有用的人,我可以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花点时间、付出生命也没关系。如果没用的话,就不值得我这么做了。当然,我也能容纳他,但我只会跟他做朋友,不会当他的老师。所以,我们要珍惜彼此的相遇,要做一个好学生,学会虚心地接纳、全然地接纳一切。

过去的人开始修道时,别的都不做,专门忏悔、净障。“易筋经”中的洗髓经就是净障的,佛教中的百字明、阿字净障法、大礼拜也是净障的。他们修到没有一点执著,没有一点垃圾时,你教的修法才有用。因为那时,他的心里,有了空。

比如,修香巴噶举五大金刚法时,你首先就要做到心空,对世界再也不执著,对“我”也不执著,这时,你才能“本尊入我”,也就是把本尊请到你的中脉里,和你融为一体。如果你心里的垃圾腾不空,你是不能把本尊请到心里的。否则,就等于把佛陀请到个充满狗粪的房间里,是对佛陀的不恭敬。这是过去的一种说法。所以,净障非常重要。

不过,修净障法的前提,同样是腾空自己的身心,全然地接纳一种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非常像格式化电脑,把过去的信息全部清理掉,然后重新装上一个纯净无毒的操作系统。修净障法的前提也是心空。做不到心空怎么办?佛教中有很多摄心的方法,比如持咒诵经等,道家也有“无欲观妙,有欲观窍”。

你衡量自己有没有进步的时候,也可以观照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无”,能不能包容,心里还有没有执著、偏见、杂念、垃圾。如果有,就净障,一直净到没有为止。当你把心中诸多的“有”慢慢扫掉,化为“无”时,你心中才有足够的空间,去迎接一种伟大的存在,去庄严自己的心。

不仅仅是佛家和道家,儒家也有类似的讲究。比如“充实之谓美”,孟子所说的“充实”,并不是道家所说的“有”,而是清空心里的杂念、垃圾,填入大善的真理,让心灵变得充实。当心灵非常充实的时候,就叫做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内心充实且有光辉,能照耀世界、照亮众生,才叫做“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大而化之”指的是能教化众生、教化世界、教化众人;既有一颗闪耀着圣光的心,那光芒又能照亮世界、教化世界、教化众人、教化众生,就称之为“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大而化之”指的是进入化境,“化境”是随顺的意思,也就是扫除悟迹,相当于禅宗里的破重关;过了这一关,就再也看不出一点“大”的样子,也看不出一点神神道道的东西了。 平平淡淡才是真。

古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也重视“空”,他常常对着空瓶子看。他的学生柏拉图就老是问他,您为啥老看空瓶子啊?苏格拉底就告诉他,因为, 瓶子空了,才能装东西啊。 所以,东西方文明到了很高的境界时,是非常相似的。

我们也应该学习苏格拉底,经常看看我们心灵的瓶子,看看它是不是腾空了,有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更多的东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生命的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写下最美的文字,我们的人生才有了无穷的可能性和创造性,我们才有超越器物的精神性。所以, 要为生命留白,也要为心灵留白,不要让欲望异化了自己。

对待生活、生命时也是这样,为生活留一份从容,留一种清凉,留一点“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东西。让自己拥有一个看明月、听清风的空间,让轻松干净的心灵生起妙用。

因为,生命也就百十年,但物欲却是无穷的,通过满足物欲让心灵充实,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给心灵、给生命腾出个空间,去接受一些让生命、让人生、让生活更美好、更惬意的东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00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6
下一篇 2023-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