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徵,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著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学校)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徵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
后来就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由于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灯笼传说
传说姜子牙封完神后,自己却没有什么司职,只有某位神仙出游时给打替班。大年三十众神都归位,姜子牙却没有地方可去,百姓见他可怜,就在高杆头点一盏灯,让他在灯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点灯笼的习俗。
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可以营造一种喜庆欢乐的氛围。
每逢过年时都要准备上一盏红红的灯笼悬挂在门庭或屋中,红红的灯笼在大年三十夜里点燃悬挂于门庭或屋中既照亮了黑夜又照亮了全家人的祥和幸福。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文化理念
灯笼别称灯彩,是中国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等工艺,有宫灯、纱灯等多种类型,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等,还有专供赏玩的走马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喜庆的氛围。
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每年正月私塾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徵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后来就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由于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
1、灯笼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2、由于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