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平王本为了联秦制晋,让其子太子建与秦女孟嬴联姻。派费无忌到秦国去迎接秦女孟嬴,孟嬴甚美。费无极渲染孟嬴绝世美丽,天下无双,便劝平王自己娶她。平王好色,强纳儿媳,费无忌也转为侍奉平王。由于担心太子建登位后对自己不利,于是不断离间平王和太子建。迫害太子建与伍奢全家,伍子胥侥幸逃脱到吴国,给楚国大乱埋下了伏笔。后来费无忌与鄢将师妒忌左尹郤宛击败吴国,杀其全家,伯郤宛之子伯嚭奔吴国。国人怨令尹囊瓦,囊瓦(子常)杀费无忌并灭其族。
前面讲过,楚平王时,奸臣费无极诬陷太子建,导致太子建出逃,同时害死伍奢伍尚父子。
那么费无极这个人为什么一定要害太子建和伍奢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起因是费无极的嫉妒。
费无极是太子少师,伍奢是太子太师。你可以理解为伍奢是太子的首席讲师,费无极是助教。
然而,费无极狡黠,而伍奢正直,故而年轻的太子建十分喜欢伍奢,却极其讨厌费无极。
作为太子少师被太子讨厌,自然无出头之日。
费无极便利用楚平王,让楚平王抢了太子建的媳妇,逼太子建出逃,并杀死了伍奢。自此,费无极得到了楚平王的宠信。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太子轸继位,是为楚昭王。
楚昭王继位时,年纪尚小,楚国的国政完全掌握在令尹子常的手中。
子常这个人,十分贪婪,常常因为贪求财物而相信谗言。
在掌握了子常的这个特点后,费无极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这次还是因为嫉妒,被嫉妒的这个人叫却宛。
却宛为楚国左尹(副宰相),为人正直,在朝中威望很高,楚国人很喜欢他。
但是费无极和左领鄢将师却都不喜欢却宛,二人相互勾结,欲共同谋害却宛。
费无极怎么做呢?其实也不高明,就四个字:挑拨离间。
且说费无极首先来到子常府中,恭敬的对子常说:“令尹大人,却宛想明天请你喝酒,但是又不方便亲自对您说,所以托我来请你。”
子常本就是享乐之人,又是贪财之人,他认为下属请上司喝酒,也许有利所图,哪里有不去的道理呢?当下就爽快答应了。
在搞定了子常后,费无极又来到却宛的家中,对他说:“我刚从令尹那边过来,令尹大人说他对您很是敬仰,所以明天他想到您家里面来做客喝酒,不知道您怎么安排呢?”
却宛并没有多想,就接住费无极的话说:“我是个卑贱的人,令尹大人能光临寒舍,这是令对我的恩惠啊!可是,我这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奉献给令尹大人,也不知道怎么办,您跟令尹大人走的比较近,给我提提建议吧!”
却宛上钩了,费无极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他假装思考了一会,对却宛说:“我发现令尹大人比较喜欢铠甲兵器,这样吧,你把你府中的兵器拿出来,我先替你挑选几件精美的,到时送给令尹大人。”
却宛将府中所有的兵器都收集起来,让费无极从中挑选。费无极从中挑选了五幅铠甲,五种兵器,对却宛说,让人穿着这些东西,站在在门口,令尹大人明天来的时候,就会被这些东西吸引,到时你趁机将这些东西献给他,令尹大人会非常高兴的。
第二天一大早,却宛起了个大早,就让下人穿上昨天挑选的铠甲和兵器,然后让他们全副武装站在门口。却宛还亲自指挥下人洒扫庭院,预备酒食,迎接令尹的到来。
而在另一边,费无极也起了个大早,他一大早来到子常家中,假装慌慌张张的说:“令尹大人,我有罪啊!我差点就让您遭受祸患了啊!我刚从却宛的家门口过,发现却宛安排全副武装的人站在门口,这显然是想对您不利啊!您千万不能去啊!”
子常此时正准备登车前往却宛家中赴宴,听到费无极这么一说,他十分紧张。
为了安全,子常派人去到却宛的家中查看情况。
派出去的人没敢进却府中去找却宛对质,只是在却宛家门外远远的看了一眼,就回去禀告说:“却宛果然想要谋害大人,他的家门外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勇士。”
子常一听,立马找来左领鄢将师,把情况告诉他,并让他带兵去却家确认,并告知如有必要,可便宜行事。
左领鄢将师本来就与却宛有仇,费无极已事先将他的计谋告知鄢将师。
此时鄢将师得了这个机会,于是放火烧郤府,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却宛终于明白这是费无极的诡计,可是为时已晚,自感回天乏术,就自杀了。
都城的百姓听说这件事之后,心中感念却宛从前的恩德,就跑来保护却家,不让却宛的家着火,因此却府并没有烧着。
令尹子常非常生气,就下令说:“有谁再敢保护却家,那就与他同罪。”
然后再次派鄢将师带兵烧了却宛的家,并把却氏的族人、亲属全部杀害。
至此,费无极和鄢将师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次鼓动令尹子常杀了他们的仇人阳令终和他的弟弟完及佗,以及晋陈和他的子弟。
晋陈的族人痛恨费无极和鄢将师,就在城中制造舆论,让人在国都中喊叫:“费氏和鄢氏以君王自居,专权而祸乱楚国,连令尹都相信他们了,楚国以后该怎么办啊!”
因为却宛被杀,国中的百姓对令尹都产生了怨言,子常感到很害怕。
此时左司马沈尹戍(叶公沈诸梁之父)找准机会,对子常说:“却宛和晋陈,没有任何罪行,而您却杀害了他们,导致国人对您进行指责。您身为令尹,为国人所怨,这是取祸之道,您难道就不知道想办法弥补吗?”
子常默然,他有些动摇,沈尹戍接着说:“那个费无极,百姓们都知道,他迫害太子建,杀伍奢,害得伍子胥复仇,导致楚国都城被吴国攻陷。现在他又杀了三个无罪的官员,国人皆怨之,你身为令尹也脱不了干系。”
子常认为沈尹戍说得有理,于是说:“这是我的过错,我必会给国人一个交待。”
几天之后,令尹子常杀了费无极和鄢将师,并把他们的族人全部消灭,以此来取悦国内的人们。
果然,费无极一死,楚国举国欢庆,百姓也再也怨言。
人们知道费无极,大多因为伍子胥。究其根源,伍子胥狼狈逃离楚国,传说中过昭关被逼成一夜白发,便是拜费无极所赐。
事情还得从楚平王说起。
鲁昭公十三年(前528年)楚平王熊弃疾即位,以伍奢为太子太师,负责教授太子建,同时任命费无极为太子少师,作为伍奢的副职。
太子建很尊重伍奢却嫌恶费无极,让费无极恨恨不已。论本领与权势,费无极自然比不了世代忠勇的伍奢,但他也有自己的“长处”。或者说,像费无极这种人,相对于别人的真才实学,他们更自得于自身练就的“真本事”:见风使舵,投其所好,极尽谄媚。
能成为后世许多奸臣的“表率”,此时的费无极在这方面的功夫自然已经炉火纯青。他也有足够的恒心和耐心,终于在一年后等来了机会。
前527年,楚平王为了联秦制晋,为太子建聘秦哀公的长妹孟嬴为夫人,命费无极到秦国去迎亲。然而,见到貌美的孟赢后,深知楚平王好色本性的费无极,一道“连环计”立即在心中生成。
他先是把孟嬴迎到郢都,然后立即进宫在平王面前渲染孟嬴绝世之美天下无双,力劝平王自娶。好色的平王倒真的动了心,不顾人伦偷梁换柱娶回孟赢,而以一名齐女冒充掉包给太子建,配合费无极完成“连环计”的第一着。
一年后孟赢生下儿子熊轸,纸已包不住火。到前523年,费无极“连环计”的第二着棋着手铺开。
已经成为平王眼中“红人”的他害怕太子建登位后报复自己,劝平王派太子建去镇守城父(楚国的“陪都”),名义是由太子建管方城以外,平王自己管方城以内,以利于向北争霸中原。
平王照例同意,替费无极埋下谮害太子的伏笔。
第二年,费无极开始着手实施“连环计”中置太子建于死地的最实质性的一着。他诬告太子建与伍奢密谋以齐、晋为外援发动叛乱,并且已经着手行动。为了说服平王,他轻车熟路搬出了平王掉包夺妻往事。
楚平王向来对费无极言听计从,也忌惮被自己夺妻的太子建,立即召来伍奢严加诘问。耿直的伍奢规劝楚平王“君一过多矣,何信于谗”,不要听信谗言亲小人而疏骨肉。执迷不悟的平王非但不听,把伍奢关押起来,还派了城父司马奋扬去杀死太子建。幸而奋扬情知太子建无辜,暗中派人向太子建告密,太子建逃亡宋国。
费无极又将矛头立刻指向伍奢,想借此将伍奢一家斩草除根。他献计平王以赦免伍奢的名义把他的两个儿子召回杀掉,伍员(子胥)识破奸计逃出楚国,哥哥伍尚同父亲一道从容赴死。
费无极的“连环计”顺利收官。
此后的费大夫顺风顺水,还在鲁昭公二十一年(前520年)擅自代楚平王对蔡国的蔡侯朱行废立之权,名动诸侯。直到再次遇到仕途的另一个拌脚石。
前516年楚平王善终,孟赢的儿子熊轸继位为楚昭王,任命伯却宛担任左尹。却宛为人正直,很得人心,却让费无极如鲠在喉。他本来想等老令尹囊瓦(子常)一死,自己顺理成章升任令尹,如今却多了却宛这个最大障碍,更要命的是楚昭王还非常信任却宛。
于是,费无极就把陷害却宛提到了议事日程。
一天,他跑去告诉“贿而信谗”的令尹囊瓦,说却宛准备请他吃饭,然后又对却宛说令尹想要去他家赴宴。老实正直的却宛觉得自己身份低贱,不知拿什么招待屈尊前来的令尹。费无极告诉他令尹喜欢铠甲兵器,并亲自挑选了五领铠甲、五种兵器,让却宛放置在门口帷幕两旁,等待令尹观赏。
等却宛一切准备停当,费无极跑到令尹囊瓦处假惺惺地劝他不要赴宴,说却宛在门口布置了铠甲兵器,肯定是要加害令尹。同时又搬出先前潜地的战事,诬陷却宛收受吴国贿赂而贻误战机。囊瓦派人到却宛家探看后大怒,下令攻打却氏。却宛自杀,族人和亲友全被杀尽,只有却宛的儿子伯嚭逃到吴国。
令尹囊瓦的鲁莽举动,在楚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平民都纷纷谴责囊瓦,连周天子派来送祭肉的人也都对他加以指责。
费无极机关算尽,只单单没算到民心所向。老羞成怒的囊瓦为了取悦国民,听从左司马沈尹戍的建议,终将费无极灭族。
有意思的是,被费无极陷害灭族中“漏网”的伍员、伯嚭,不久便双双聚首于吴国。
伍员矢志报仇,终于在前506年助吴王阖闾五战破楚、攻陷郢都后,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楚太后孟赢也在那一战中被俘死去。
得伍员大力举荐被吴王阖闾宠信的伯嚭,一路升迁至“万官之长”的太宰,却好大喜功贪财好色,内残忠臣外通敌国,并最终逼死伍员,致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惨败。
然而,就是这个“极不光彩”地出息成“费无极式”奸佞的角色,却依然风光移仕越国太宰,与力助阖闾称霸却最终抛尸钱塘的伍员,其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让两人仓皇逃难的始作俑者费无极,按照沈尹戍的说法,“夫无极,荆之谗人也,民莫不知:去朝吴,出蔡侯朱,丧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使不聪明”。在他看来,楚平王“温惠共俭”有过成王、庄王而无不及,之所以不能得到诸侯的拥护,完全是由于宠信费无极的缘故。
《吕氏春秋》在提及费无极时则说:
“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君子谋划行动时考虑道义,而小人谋划行动时谋求利益,结果反而不利。
费无极利令智昏见利忘义,最终害人害己。而让他得以生存,并且屡屡害人“成功”的土壤,也颇引后人深思:
楚平王作为“上司”不能控制自己的“爱好”,让费无极们了然于心;飘飘然偏听谄媚之言,不容忠直之臣,让费无极们投其所好;而令尹囊瓦的贪婪轻信,则让费无极们更如鱼得水!
卷内篇目推荐:
季梁:夫民,神之主也
宣姜:墙有茨,不可埽也
息妫:只自无言对暮春
许穆夫人: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晋文复国的三个贤内推手
目夷:君欲已甚,何以堪之
臾骈: 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
师旷: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