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中心是什么

地球中心是什么,第1张

地球的中心地核,俗称为地心。

地核地球的核心。从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离约为3473千米。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千米,平均密度约10.5克/厘米x厘米x厘米,物质呈液态。

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内地核厚度1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厘米x厘米x厘米,主要成分是以铁、镍为主的重金属,所以又称铁镍核。

地核温度:

2013年5月,通过新实验,科学家已经确定地核的温度是6000多摄氏度,比以前估计的5000摄氏度高近1000摄氏度,其炙热程度可与太阳表面相媲美。研究人员把铁样放在极端高压环境下,利用X光探测铁晶粒的行为,用来研究铁晶粒是如何熔化和形成的。

地球的内核是一个固体铁球,体积与月球差不多,围绕在它周围的剧烈运动的外核主要由液态铁镍合金组成。90年代初进行的试验测定了铁的“熔解曲线”,它们指出,地核的温度是5000摄氏度。

然而最新试验的科研组利用位于欧洲同步辐射设备的世界最强X光源,再现了与地核承受的压力相同的环境。为了做到这些,该科研组采用了名叫钻石对顶砧(DAC)的装置,即把一个微小样本放置在两块精密加工合成钻石的尖端之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核

地球的中心被称为地核。地球中心是炽热的液体,可以导电,因而形成了地球的磁场。由于受到作用,地球中心的物质是压缩的,高温的。

地球内部从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称之为地核。地核的质量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

5%,体积占整个地球体积的16.

2%。根据地震波的变化情况,发现地核也有外核、内核之别。内、外核的分界面,大约在5155千米处。因地震波的横波不能穿过外核,所以一般推测外核是由铁、镍、硅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组成。液态外核会缓慢流动,故有人推测地球磁场的形成可能与它有关。由于纵波在内核存在,所以内核可能是固态的。关于内核的物质构成,学术界有不少争议,许多人认为,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但究竟是何物,这一切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证明。此外,内外核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的学者认为,在内外核之间,还存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过渡层”,深度在地下4980~5120公里之间。地核的密度很大,即使最坚硬的金刚石,在这里也会被压成黄油那样软。这里的温度可达4000~6000℃。

扩展资料:

地心,是地核的俗称,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480千米,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的不同。地球质心的简称。地球参考系的原点定义在包括固体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共同质量中心。地心又分为内地心与外地心两部份。

地球内部从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称之为地核。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内地核深5100km至6371km。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从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离约为3473千米。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千米,平均密度约10.5克/厘米x厘米x厘米,物质呈液态

。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内地核厚度1

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厘米x厘米x厘米,主要成分是以铁、镍为主的重金属,所以又称铁镍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967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6
下一篇 2023-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