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欲 亦勿施于人 什么意思

三b2023-02-16  31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的意思是:即使是你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也不能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是告诉人们,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给别人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以别人意愿为标准。要看别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

己:自己。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人:这里解释为对方,与原文前面的“己”相对。

这句话的典故出自于《论语·颜渊》篇第二章,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对应,原文如下: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白话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但一定照您的话去做。”

扩展资料:

《论语·颜渊》共计24章。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第二章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百度百科-论语·颜渊

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

这句话是告诉人们,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给别人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以别人意愿为标准。要看别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

己:自己。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人:这里解释为对方,与原文前面的“己”相对。

引申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出自周礼,受到儒家始祖孔子推崇。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即使是你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也不能强加给别人。

出处:《论语·颜渊》

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但一定照您的话去做。”

反义词: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成语解释]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典故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译文:考虑恕道,就是想着比照自己,自己所不接受的,不要施加于他人。

[近义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684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