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中的“T”是指

“LGBT”中的“T”是指,第1张

“LGBT”中的“T”指的是跨性别者,英文全拼是Transgender,说这个词大家可能并不熟悉,指的是性别认同与生理性别不同的人

“LGBT”前三个字母代表的分别是女同性恋(Lesbian)、男同性恋(Gay)和双性恋(Bisexual),下面来看一下跨性别者。

说这个之前,先认识两个概念: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生理性别一种生理状态,人一出生就带来的特征性。

但是心理性别是一种主观性认识,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的定义,是指一种对性别相关的期望行为、角色和活动的社会建构。换句话说,心理性别就是人们对自己性别的认识,是作为男性、女性或其它的感觉。

其实,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知识架构,跨性别者可能是女同性恋、男同性恋或者双性恋。

举个例子:一个人的生理性别为女性,但是心理性别为男性并跨性别至男性的人,有可能被男性所吸引,这个人看起来是正常的,但是可以看成男同性恋,即使她的生理性别为女性。

演员艾伦·佩吉(《伞学院》、《朱诺》、《盗梦空间》、《X战警:逆转未来》、《水果硬糖》)发表声明称自己是跨性别者现在名字叫Elliot Page 艾略特·佩吉。2014年,佩吉正式宣布出柜,2018年与女友Emma Portner结婚。

跨性别指对自身性别认同与出生生理性别不同。性别认同不等于性取向,一个是关于自己,一个是对方。目前性别可能是敏感话题,但世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性别认知是事实,有讨论和了解才会真正去认识一个事物,不单是支持或反对的态度,不感兴趣的话当没看到就是,对不熟悉的东西既不用一味排斥否认也不用畏惧。

简单的来说,一个女同性恋就是身体和心理的性别都为女性,喜欢并接受自己作为女性的性征。

而一个跨性别是身体是女人,心理上觉得自己是男的,非常厌恶自己作为女性的性征并且非常想拥有男性的性征。

这里说的是女跨男,还有男跨女,就不具体说了。

女同性恋并不一定是跨性别,可能只是打扮得像个男人,内心还是觉得自己是女孩。

而跨性别可能隐藏在女同性恋里,具体表现就是上厕所去男厕所,因为讨厌自己的胸而穿束胸,在床上不脱衣服等等。

中国的少数人群性教育普及度为0,可能很多trans这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跨性别,希望帮有些人能够正确理解自己。跨性别,并不是什么歧视用语,和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无性恋,流动酷儿一样只是个人的性取向。

希望你能够认同自己的跨性别身份,而不是去排斥、掩盖、抵触自己是跨性别者。

同性恋有三个分别的意义:同性恋倾向、同性恋行为,同性恋权利运动(或称同志运动)。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行为,但这与基于高级感情的人类同性恋爱不可同日而语。

性取向是只有本人自己,通过自己的直觉,感觉性吸引和感情欲望,才能做出判断的,而他人是无法判断的。一般说来,性取向与性行为是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的。

从恋爱的角度来说,爱情观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更愿意与同性还是异性恋爱。信奉柏拉图爱情理论的人坚信只有同性间存在真正的爱情,异性之间存在的无非是性和生育。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了同性婚姻,为人们提供了多样的选择,这是人类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但不能说同性恋与同性婚姻有直接的联系。

同性恋有三个分别的意义:

一、同性恋倾向。或称同性爱、同性吸引等。女同性恋(Lesbian)、男同性恋(Gay)及跨性别女同性恋(Transles)、跨性别男同性恋(Transgay)为性取向的种类,是相同社会性别/心理性别(Gender)之间的个体产生爱慕、情感、性吸引及性行为吸引的现象。

二、同性恋行为。或称同性恋生活模式。基于同性吸引,从而选择这种包括同性之间的情感倚赖及性行为的生活模式。

三、同性恋权利运动。或称同志运动(LGBTsocial movements)。 这是一场高度政治化的社会运动,推动者未必有同性恋倾向或行为。自由主义者及性解放运动人士形容同性恋是一种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标签。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同性恋曾经被认为是一种性心理障碍,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谬误已经得到澄清。

个体和异性发生了性行为,不一定表明其性取向一定是异性;个体和同性发生了性行为,不一定表明其的性取向一定是同性。并不是所有受同性吸引或维持同性性关系的人都认为他们自己是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一些经常发生同性性行为的人仍然认为他们是异性恋者。因此,区分同性性行为、同性性吸引和同性恋自我认同是很重要的,它们并不一定是一致的。例如,在军队、学校、监狱等场所中,可能会引起异性恋者参与到境遇性性行为,虽然他们在他们的环境中是异性恋者。有些人从事同性性行为并不是基于其性取向或者性渴望,比如男妓,他们有时是年轻的异性恋男性,但是他们却通过与男人性行为赚钱。

同性恋会受到哪些歧视?

比如被人嘲笑、不允许当兵、不允许结婚、不允许在公众场合秀恩爱等都是对同性恋的歧视!

同性恋在餐厅被歧视 半数美国公民挺身“相救”

同性恋在公众场合被歧视,有多少人能挺身相救?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实验结果表明:半数群众在碰到身边同性恋被“歧视”时会挺身而出,仗义相救。

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几名演员分别扮演了同性恋家庭和餐厅服务员。

“你们是同性恋,而且有小孩吗?”服务员问餐厅就餐的同性恋夫妇,“这真是糟糕透了,你们是同性恋,而他们没有一个父亲,这对小孩来说,不是太坏了吗?”

两个男顾客无意中听到了这一番对话而大胆抵制该服务员。

“你是我在这个餐厅见过最糟糕的女服务员”,第一个人说:“你真是个可怕的人,一个可怕的女招待。你需要离开,你需要身体现在就离开这个餐厅。”

第二个人问服务员她是否相信耶稣的人,然后告诉她,“别说长道短的。”

在服务员继续辱骂该对同性恋夫妇时,有名男子走到外面,然后回来塞了一个纸条给女同性恋夫妇:“我知道这并不意味着太多了,但我爱你们。”纸条上说,“你有个漂亮家庭,我祈祷,一个人的指责和为难不会以任何方式阻碍你们的心和想法。”

而该对扮演同性恋的夫妇,恰好在现实中也是同性恋,他们当成被感动得流泪,并给了留纸条的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根据电视节目的测试结果,在德克萨斯,53个被测试者中,有24名站出来为同性恋者说话(为同性恋父母),大约占到了一半。

同性恋受歧视的原因:

第一,排除异己,多数人踩死少数人,强权欺负弱势是人类的生存本能。宗教,道德,常常被拿来当枪使。现在的基督教,没有人拿着旧约来讲授人不能穿混纺衣服,却会引用同一章节里的话加以扭曲来诅咒同性恋。现在的中国人,提起传统绝不跟你说三妻四妾多么好,却又会在提起同性恋的时候拿婚姻传统来以死相逼。更巧合的是,反同老外喜欢说同性恋是abomination(圣经中翻译大概是渎神的,遭天谴的事),反同老中最喜欢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这两个都是完完全全的解读错误。abomination原文希伯来语中意思是不符合本地风俗的事情,就像中国人不穿印度沙丽。而无后的本意原是“不好好尽一个后辈本份。

第二,我们的社会行性别不平等。我们不能忍受男人做娘们儿的事儿。我们也不太接受女人搞得像爷们儿一样。这一点,中外没有什么不同。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大的侮辱就是骂他像个女人。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你要是个男人婆,你就是没人要的烂白菜。如果你是女博士或大龄未婚或女强人,那你基本不算女人了。你是第三性别。

而生活里我的感觉,最恨同性恋的,是同性恋自己。谁没经历过因为不喜欢异性而恨自己的痛苦。不仅自杀的多,害人的也多。中国平权运动还少,没有这么多案例。西方早就有了。号称能用厌恶疗法治疗同性恋,害了多少人的Exodus教会负责人道歉声明自己依然是同性恋并从未被治愈过,坦承自己提倡治疗同性恋是因为男友出轨患上艾滋去世后心理扭曲。还有许多激烈反同的政治家被发现与同志约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83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6
下一篇 2023-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