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髫是多少岁

垂髫是多少岁,第1张

指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其他关于年岁的名称:

1、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2、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3、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4、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 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

5、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扩展资料:

垂髫一词出自魏晋时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如下: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白话释义: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垂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发垂髫

垂髫是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

垂髫属于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

垂髫的具体出处如下:

1、《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

2、《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姚符御诗序》:符御与余垂髫相识,稍长,各游学四方。

4、《青岛杂事诗》之六:握手凄然伤老大,垂髫我尚记当年。

髫年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垂髫,chuí tiá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语出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78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6
下一篇 2023-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