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ǐn
基本字义: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部首为品,总笔画数为9,本义是众多。
1、事物的种类。
2、品性;品格 。
3、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阶、爵阶。
4、古地名 。唐宋皆有品州, 约在今四川省宜宾地区境内。
组词:
品目、下品、品蓝、备品、品系、邮品、展品、品貌、品绿、品藻、副品、织品、残品、疵品、品题、没品、漫品、复品、军品、调品、品进、身品、员品、品阶、部品、一品、绝品、品脱、品酒、佳品、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组词解释:
1、品目
事物的名目。
2、下品
质量最差或等级最低的品级。
3、品蓝
略带红的蓝色。
4、备品
储备着待用的机件和工具等。
5、品系
指来源于同一祖先,性状表现大致相同的一群个体。
品拼音:[pǐn]
品(拼音:pǐn)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三口,表示众多 。品的本义即众多,引申指事物的类别和等级,即事物在质量上的优劣之分,由此再引申指人的道德修养即人品的不同。
品引申作动词时,指辨别高下,分出等级,又特指品尝,如品茶。另外品还转指东西,即物品、物件。
说文解字注
众庶也,从三口。
段注:人三为众,故从三口。会意。丕飮切,七部。
广韵
丕饮切,上寑滂 ‖品声侵1部(pǐn)
品,官品。又类也,众庶也,式也,法也。二口则生讼,三口乃能品量。又姓,出何氏《姓苑》。丕饮切。一。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 品·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6
《唐韵》丕饮切。《集韵》《韵会》丕锦切,竝匹上声。《说文》:众庶也。《广韵》:类也。《易·乾卦》:品物流形。疏:品类之物,流布成形。
又《书·舜典》:五品不逊。疏:品为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
又《增韵》:物件曰品。《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疏:郑元以为金三品者,铜三色也。《易·巽卦》:田获三品。注:一曰乾豆,二曰賔客,三曰充君之庖。《礼·礼器》:荐不美多品。
又《少仪》:问品味,曰:子亟食于某乎。疏:品味者,肴馔也。《周礼·天官·膳夫》:品尝食。注:品者,每物皆尝之,道尊者也。
又《韵会》:品格也。《礼·檀弓》:品节斯,斯之谓礼。疏:品,阶格也,节制断也。
又《玉篇》:齐也。《周语》:品其百籩。
又同也。《前汉·李寻传》:百里为品。注:孟康曰:品,同也,言百里内数度同也。
又《玉篇》:官品。《周语》:外官不过九品。注:九卿也。
又《广韵》:式也,法也。
又《广韵》:二口则生讼,三口乃能品量。
又官名。《正字通》:唐宦官曰品官。
又《广韵》:姓也。出何氏《姓苑》。《正字通》:明有品嵒。
又地名。《左传·文十六年》:楚予乘馹,会师于临品。
品的拼音:pǐn。
释义:众多,如:品事、品人;引申含义为性质,如:品质、品行。在现代汉语中,“品”还有体察出好坏、优劣等的含义,如:品评、品味。
偏旁部首:口。
笔画顺序: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
笔画数:9笔。
结构:品字结构。
品的组词解释
1、样品[yàng pǐn]
做样子的物品(多用于商品推销或材料试验等):展览~。
2、奖品[jiǎng pǐn]
作为奖励发给受奖者的物品。
3、产品[chǎn pǐn]
生产出来的物品:农~|畜~。
4、品尝[pǐn cháng]
尝试并仔细地辨别。
5、品读[pǐn dú]
仔细地阅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