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符号和人民币符号

日元符号和人民币符号,第1张

一、人民币符号:¥,日元符号:¥(一横)

二、具体而言,两者区别:

(一)人民币符号:

1、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时首次正式确定人民币的符号。因为人民币单位为“元”,而“元”的汉语拚音是“yuán”,因此,人民币符号就采用“元”字汉语拚音首字母的大写“Y”。

为了防止与“Y”和阿拉伯数字误认、误写,就在“Y”字上加上两横,读音仍为“元”。要注意一横¥是是日元符号,人民币是两横。

(二)日元符号:

日文“_”字即为“圆”之略字(简体字),读为“えん”(en),并制订1_=100钱=1000厘。

日元货币符号为“¥”,与人民币符号不同(人民币为¥,两横)英语发音为“yen”(读:[jen])。国际标准化组织ISO4217订定其标准代号为JPY(Japaneseyen),而为了区别于人民币,可将日元记作:JPY¥。

(三)符号释疑

一道杠还是两道杠,日元还是人民币,在有些字体(如宋体、楷体、黑体等老字体)中,这个符号的半角表示为“¥”(两杠),全角为“¥”(一杠);在另一些字体(如微软雅黑)中,全角和半角均是“¥”(两杠);还有一些英文字体(如Arial,CourierNew)没有全角的“¥”。

三、扩展资料——人民币符号演变:

1、1935年,国民党政府对币制进行了改革,将流通货币改为“法币”,一开始,法币只和当时的英镑保持一定的比价,但是随着美国的强大以及美元的强走势,美元在货币中占据了主要作用,因此,法币有同美元挂钩。而此时,法币符号改为同美元符号一样的“$”。

2、直到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新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但是人们还是习惯使用“$”作为人民币的封头符号。直至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才正式确定了人民币的符号为“¥”,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而人民币符号就引用元字的首拼字母Y,同时为了区别与阿拉伯数字的关系,在Y上加上两横,才能使人民币符号变为“¥”,读音仍然为“yuan”。

各位知日圈经常去日本的小伙伴们最常接触的就是中日汇率上的问题了,今天11月20日的中日元汇率为1:16.9175。

那么问题就来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货币符号为“¥”,“Y”的中间有两横,发音为“yuan”,怎么就和日元那么像呢?

日元货币符号为“¥”,英语发音为“yen[jen]”,中间为一横,和人民币的货币符号仅只有中间一横两横的微小区别,如果是世界上对中日两国都不太熟悉的人,那么很容易将中日两国的货币符号搞混。

于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4217订定其标准代号为JPY,为了区别于人民币,可将日元记作:JPY¥。

我们虽然都知道人民币读作“yuan”,日元读作“yen”,首字母都是“Y”,但是世界各国为了分清货币更好的计算货币,都是故意将单位符号差别弄大并且方便使用。

难道这个拉丁字母“Y”在中日两国人的心中就那么重要,宁愿重复而且容易产生歧义都不愿意更换字母,在这个问题上究竟是存在怎样的考究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的历史,“¥”在一开始是日元(JPY)和人民币(CNY)两种货币的共用符号。

日元的本国货币单位写作“円”,而中国的本国货币单位写作“圆/元”,后来发行新版人民币后逐步废除了“圆”的单位。

但是在早期,中国大陆使用的国际货币符号和日元一模一样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认为一模一样的国际货币符号不利于金融交流和往来,才硬要将中国的的符号从一横改成了两横,并且和日元货币符号区分全角输入和半角输入。

中国在改变符号初期,政府曾建议使用“RMB¥”作为和日本区分货币符号,也曾经推行过短暂的时间。

接着我们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日元和人民币的前世今生,我们先来看看日元的历史。

“円”在晚清傅云龙所著《游历日本图经·卷二十·日本文学 上·日本文表附录日本异字》中指为“圆”的俗字,可见“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汉字,是日本假借过去的汉字。

早在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日本人太宰纯在《倭楷正讹》一书中就大量列举了俗字。

其中俗字“円”的来源就是“圆”一字的变体,“圆”字去掉了中间的“员”,并用过分简单的横竖笔画代替。

这种做法颇有些像中国大陆刚开始为了扫清文盲时将汉字过分简化的做法,例如“餐”就简化为了“歺”,便于俗世快速认同并且使用。

日文汉字“円”与中文的“圆”意义完全相同,还和韩语中“圜”(원)为同源字。

江户时代中国的硬币曾在日本被广泛使用,导致许多日本人至今还认识“圆”这个汉字。

现代日语的本国货币单位书写则采用的是简化俗字“円”。

熟悉日语的朋友们都知道,汉字“yuan”的发音中“y”是参与发音的,而在日语中,“円”的发音为“en”,但是在原先的日语英语标准拼音法中是“yen”,“y”并不参与发音。

而日本当今沿用“yen”的用法,和幕府过渡到明治时代的英美人的串标不无关系。

因为英美人将日元串标为“yen”并且带向国际,所以日本一直采用这种貌似不合理的读音写法。

世界史上第一本英和和英辞典是赫本所著的《和英语林集成》,全世界首版发行为1867年。

在这本辞典中将日语中的所有“e”和“we”音全部都标注成了“ye”,并且标注英文发音[je],因此日本国内的“円(en)”就成了“円(yen)”了。

“円(yen)”的诞生其实最早源于1830年W.H.梅德韦杰夫赫斯特所著的《英和和英语汇》中所犯下的小纰漏。

W.H.梅德韦杰夫赫斯特并没有到访日本,这一点和《菊与刀》的作者本杰尼克特类似。

他所听到的日语是在雅加达当地的日本人口中听取的,而恰巧在雅加达的日本人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的日语古语口音,在日语古语中一部分的“e”偏向于“ye”,读作[je],索引的假名一览的“エ・え(e)”也同时收录在“e”和“ye”当中。

因为欧美人的西洋语言中将“e”设定为“ye”的方式更能够方便西洋语言的交流,不会产生西洋词语混淆现象,例如法语的前置“en”现象,当今虽然国际上通用“円yen[jen]”,并且采用这种读音,而且日本也在国际上采用这种读音,但是本国都是“円en”这么来教和读的。

这就是为何日语专业的同学最初在学习日语时也会碰到“yi”和“ye”这样读音的原因了。

语言天赋极高的赫本随后发现了这一语言错误,并且在1886年的赫本式罗马字第三版中,将除了“円”和格助词的“へ(he)”以外,所有的“エ”开头都改回“e”,不再使用“ye”。

虽然赫本检查出了这个错误,但是用语习惯还是一直保留至今。

日语的“y”其实是为了方便西洋人了解日语而出现的纰漏,现代日语的本国母语使用者是不用“y”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39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5
下一篇 2023-0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