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是什么意思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是什么意思,第1张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是指因果规律,灾难在劫,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由来:

奥秘在于初一和十五的这两天确有玄机,此话虽属俗话,但有据可查。

《黄帝内经》有这样记载:“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古人经过长期的生活摸索,得出了许多宝贵经验,他们认为,人体就像一个宇宙,生老病死和世间万物的规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天地吸食日月精华和人类吃喝饮食十分类似。在农历初一、十五的这两天,月亮的盈亏有着很大的变化,十五的月亮圆。

另一方面,潮汐的变化又和月亮有关。所以,潮汐的变化也在初一和十五有着很大的差别,潮汐的过程,实际上每天都不同,这是因为月球、太阳和地球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致使潮涨潮落随之变化。每当朔望日(即农历初一、十五日)涨潮最大(钱塘江涨潮八月十五达到极值)。

在朔望日,内外因素作用,人体内部血液涌动的“潮汐”也达到了最大值,而且心情正处于低潮期,故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特别高。所以民间就有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的传说,也指出了这两天是非同一般的“凶”日。

综上所述:

总的来说,十五这一天,民俗要求人们要尽量食素,保持喜庆。力求让心境保持在平和的状态,以避免意外事情发生。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意思是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词语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

《吕梁英雄传》是当代著名作家马烽、西戎合著的我国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抵御日本侵略者,并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发表的长篇小说,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195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将此小说改编为电影《吕梁英雄》。2004年,导演何群、制片人张纪中等人将该小说改编为同名电视剧。

扩展资料:

《吕梁英雄传》是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抗日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在吕梁山中一个普通的村落,村民在日寇的烧杀抢掠中逐渐觉醒,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民兵力量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从《吕梁英雄传》中,我们可以看出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艰苦斗争的轮廓。革命战争年代,三万多名吕梁英雄儿女血染沙场。一部《吕梁英雄传》,就是吕梁人民血与火的战斗史诗。小说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民兵,保家卫国,英勇同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敌寇的惨无人道,抗日军民的浴血奋战,书中都作了生动的描写。

参考资料:吕梁英雄传 (马烽、西戎合著长篇小说)-百度百科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百度百科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是说人们遇到了事情想躲避是躲不了的。

这是一句名言,他在激励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有个了结,拖着不解决是不行的。

事情是非办不可的,想躲避是不现实的。最终解决问题才是正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34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5
下一篇 2023-0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