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Lat 25°C):3.5
金刚石俗称“金刚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的原身,它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工艺品、工业中的切割工具。石墨可以在高温、高压下形成人造金刚石。也是贵重宝石。
2018年12月,加拿大出土了一颗重量高达552克拉的黄色钻石,这使它成为了在北美洲发现的最大的一颗钻石。
扩展资料:
硬度:
摩氏硬度10,新摩氏硬度15,显微硬度10000kg/mm2,显微硬度比石英高1000倍,比刚玉高150倍。金刚石硬度具有方向性,八面体晶面硬度大于菱形十二面体晶面硬度,菱形十二面体晶面硬度大于六面体晶面硬度。
依照摩氏硬度标准(Mohs hardness scale)共分10级,钻石(金刚石)为最高级第10级;如小刀其硬度约为5.5、铜币约为3.5至4、指甲约为2至3、玻璃硬度为6。
由于硬度最高,金刚石的切削和加工必须使用钻石粉或激光(比如532nm或者1064nm波长激光)来进行。金刚石的密度为3.52g/cm,折射率为2.417(在500纳米光波下),色散率为0.04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钻石
钻石的密度为3.52g/cm³,硬度为摩氏10度,是自然界中质地最为坚硬的宝石。钻石又名金刚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同时也是自然界中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宝石,里面的碳元素高达99.98%。钻石因为硬度高的原因,被公认为宝石之王,拥有较高的色散值,表面呈强金刚光泽,质地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态,晶体属于等轴晶系,常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面体以及这几种晶体形态的聚形,具有立方结构。
钻石的摩氏硬度为10;由于硬度最高,钻石的切削和加工必须使用钻石粉来进行。钻石的密度为3.52g/cm3,折射率为2.417,色散率为0.044。卡
卡,或译卡拉、克拉(Carat),是钻石的质量单位。一卡相等于200毫克。因为钻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钻石体积越大。越大的钻石越稀有,每卡的价值亦越高。下表为2005年时的价格比较。
卡 每卡价值(美元) 总值
0.5 卡 3,000 1,500
1.0 卡 5,000 5,000
1.5 卡 7,000 10,500
2.0 卡 10,000 20,000
3.0 卡 15,000 45,000
5.0 卡 20,000 100,000
净度
净度(Clarity)以钻石内的瑕疵多少缺定。瑕疵可能是天然的杂质或裂痕。瑕疵的数量、位置、大小等都会影响评级。钻石圹开采出来的钻石中,只有20%可以成为宝石,其余的因为瑕疵较多通常只能作工业用途。而20%的宝石级钻石中,大部分都包含肉眼可见的瑕疵。在此级别以上的钻石较为大众喜爱。至于属完美级别的钻石更为罕有,被称为“博物馆级”钻石。通常使用10倍放大镜观察钻石内部及表面瑕疵的大小、数量、分布及对钻石光彩影响的程度,分出等级。一般通行的净度分级如下:
FL - “Flawless”,完美无瑕。在十倍放大镜下内外俱无瑕疵。
IF - “Internally flawless”,内部无瑕。在十倍放大镜下只有表面有轻微花痕。
VVS1, VVS2 - “Very Very Slight”,非常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镜下只有很难看见的瑕疵。VVS1 净渡高于VVS2。
VS1 and VS2 - “Very Slight”,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镜下可看见瑕疵,但肉眼难以辨认。VS1净渡高于VS2。
SI1 and SI2 - “Slight Inclusions”,小瑕疵,肉眼可能看见。
I1, I2 and I3 - “Imperfect”,有瑕疵,可以被肉眼看见。
现代科技之下,有些钻石的瑕疵是可以修补的。不过修补过的钻石的价值会稍低。
色泽
钻石的色泽会因为化学上的杂质而有所偏差。完全纯正的钻石应该是透明无色的。钻石偏向不同的颜色会影响它的价值。绝大部分的钻石都是因为带有氮原子而偏黄。白钻越偏黄,价值便越低。但是偏粉红或蓝的钻石价格却较高。颜色强烈偏向粉红或蓝的钻石可能是价值连城。
一般的方法是把钻石按偏黄的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把样品与已知色级的比色石对比确定,以D级最高,Z 最低。
无色: D, E, F
接近无色: G, H, I, J
微黄: K, L, M
轻浅黄: N, O, P, Q, R
浅黄: S, T, U, V,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