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里的对联。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东西它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真实。
反之也是一样。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东西时,那捏造的事实甚至比存在的事实更显得真实,反过来也是如此。
真和假的概念有很多层次,不是单纯的一个真和假,世上的人把假的东西都当作真的了,把真的东西反而把它作为假的了。
扩展资料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好了歌》和十二支《红楼梦曲》提示着贾宝玉所经历的三重悲剧。作者将贾宝玉和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放在大观园这个既是诗化的、又是真实的小说世界里,来展示她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的悲剧。
作品极为深刻之处在于,并没有把这个悲剧完全归于恶人的残暴,其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如鸳鸯、晴雯、司棋这些人物的悲惨下场,但是更多的悲剧是封建伦理关系中的“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所造成的,
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人生悲剧。小说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封建贵族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
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揭开了封建家族“温情脉脉面纱”内里的种种激烈的矛盾和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红楼梦》
意思就是:把假的当作真的,当的时间久了假的就被认为是真的了,而真的反而成为假的了。
这句话是出自《红楼梦·第一回》,原文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太虚幻境”的一幅对联。
扩展资料: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意思是假的当作真的时候真的就像是假的了,无变为有的地方有也就无了。
《红楼梦·第一回》: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简介: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红楼梦的核心,专家认为这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是红楼梦的点睛之笔。富含哲理的句子颇得兵法虚虚实实的精要。
在整本书第一回,就点出这句话即告诉大家,这部著作不是写实的,而是虚无缥缈的故事,纯属虚构,这也是著作的立意,而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两个则是引子,无疑暗示读者,千万不可当真。
虽然立意不可当真,但是并不是没有用处的废话,这一句话告诉大家,凡事不必太在意,认真你就输了,有些事情你没必要较真,你当作至理的东西在别人眼中一文不值,而同理别人眼中价值连城的东西对你来说或许就是个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