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有哪些历史的名人

环境危机2023-02-15  37

1、干宝(约284-351)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后迁居海宁盐官之灵泉乡(今属浙江)。东晋文学家、史学家。

干宝自小博览群书,晋元帝时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奉命领修国史。后经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升任散骑常侍。除精通史学,干宝还好易学,这为他后来撰写《搜神记》奠定基础。《搜神记》是部志怪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

2、许远(709年—757年),字令威,杭州新城(今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上)人,一说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唐代名臣,右相许敬宗玄孙(许敬宗孙子许彦伯的孙子)。

许远为开元末年进士,曾入剑南节度使府为从事,因得罪节度使章仇兼琼,贬为高要尉。安史之乱时,被唐玄宗召为睢阳太守。

3、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浙江海宁路仲人(海宁简志)   ,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与李清照齐名。

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

4、陈与郊(1544—1611),原姓高,字广野,号禺阳、玉阳仙史,亦署高漫卿、任诞轩,是海宁盐官人。

工乐府,雅好戏曲,著有传奇。又有杂剧5种。能谱曲,音调典雅,为评论家所重。所居隅园即清代江南名园安澜园之前身。

5、谈迁(1594~1658 ),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明诸生。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朝典故。他立志编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从明天启元年(1621)开始,历时20余年,前后“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完成一部编年体明史,共500万字,取名《国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淑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与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谈迁

分类: 社会/文化

解析:

徐志摩在海宁有新老两宅,都在硖石镇上,老宅在保守坊,是祖居,是徐志摩的出生地。我去参观的新宅在干河街,是1926年,徐父虽不满志摩与小曼的婚姻,但舐犊情深仍为他们特意建造这座新居。这是一座中西合璧,有60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被徐志摩昵称为“香巢”。志摩和小曼的新房在“香巢”的二楼,是前后间,卧室的陈设虽然属于新派,但比较简单,仅有一床、一桌、一柜、一台而已。起坐间有沙发,壁上悬有“眉轩”二字,可以想见他们曾在这里度过多少个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甜美而缠绵的时光。新宅在浩劫中除了原来中厅所悬梁启超的题匾被砸,现已换成启功先生所题“安雅堂”匾外,似乎没有受到更大的破坏,地上所铺的德国制造的彩绘地砖仍是当年的旧物。楼后小天井里的一口水井,也是旧物。志摩借物思人,在这里发出过期待小曼的呼唤:“眉!这一潭清冽的泉水,你不来洗濯,谁来?你不来解渴,谁来?你不来照形,谁来?”楼里有几间展室,常规地展出了徐志摩的生平诗作和婚姻生活,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梁启超在徐陆婚礼上以证婚人身份所作的训词,梁启超在这篇古今罕见的训词中说:

“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作过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这番义正辞严的训话,确是梁老夫子爱之深,责之切的由衷之言。每个字都很有分量,都击中两人的要害,可惜日后他们的行事却让老先生失望了。

王国维的故居则与徐家大不一样,王家是一般商人,只是一套普通民居院落。虽然王国维的学问比徐志摩深得多,但不如徐志摩既以新诗成名,趋向时尚,又多浪漫爱情故事,在民间有更大的影响。王国维则一生抑郁困惑,似乎有许多纷扰,纠缠得他难以解脱,也许这正造就了他的学术成就。他的自沉,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终以此而过早地结束了他可贵的生命,给中华文化留下了绝大的遗憾。故居中展出的生平和著述,令人惋惜这位学人的命运遭遇,也感谢他为我们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故居门前的塑像,线条疏阔,但深邃思考的神情,使人久久难以离去。其他一些名人如张宗祥、徐邦达等人的故居,都比王国维故居显得有规模。王国维的身后仍然是那么孤寂冷落!

如果把时代再前推一些,海宁从宋以来就拥有一大批以藏书出名的文化名人。据说称得起家的有38家,在浙江省是仅次于杭州而居于绍兴、宁波之前的地位。藏家之多可以说是灿若繁星。海宁的藏书家不仅仅藏书,而都是学有专攻的学者,甚至有些是全国的顶级人物,如查慎行、周春、周广业、吴骞、陈鳣等列入清末张之洞所编《国(清)朝著述诸家姓名略》的600人中。这些藏书家都有精心营造的藏书楼和丰富的藏书,可惜大都毁于兵火动乱,只有蒋光焴的“衍芬草堂”保存完好。蒋氏是书香传承的藏世家,蒋光煦的“别下斋”,积古籍十余万卷,可惜焚毁于太平军过境时,光煦为此痛惜呕血,不久身亡。其族弟光焴的“衍芬草堂”因为在事前善于转移保护,所以藏书楼和所藏图书、版片,尚能基本保存,使后人得以亲享书香。

海宁的文化氛围,孕育出无数文化名人,也吸引许多人走向海宁。我虽然只短短地停留了三天,但已感到这块地方时时可见对文化氛围的营造,就在历经百年的县级图书馆里,就不同一般地开辟了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题作“书香屋”,里面有几套藤桌椅,满壁插架随时可取读的中外图书,坐下后就有一杯清香的新茶捧送来品尝。迎面有副对联,写着“茶品春夏秋冬,书读古今中外”。这种悠闲雅致的情趣也许正是造就无数文化名人的渊薮,也许这正是让我对它情有独钟的一种魅力。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唐仁寿(1829~1876),清藏书家。 管庭芬(1797~1880),清画家,并工诗文,精鉴赏,校勘。 李善兰(1811~1882),清教学家,我国近代科学先驱者,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 位教授。 蒋光焴(1825~1892),清藏书家。 吴嗣广,清学者,参与纂修《浙江通志》。 许仁沐(1842~1899),热心教育事业,纂修《常山县志》。 李圭,江苏江宁人,清光绪十九年任海宁知州,有功于治水。 朱昌燕,晚清当地学者。 朱宗莱(1881~1919),精文字校勘。 杭辛斋(1869~1924),著名新闻工作者。 汪润秋(1905~1926),救火身亡。 王国维(1877~1927),国家大师,史学家,著名学者。 钱崇润(1886~1927),医学家。 朱定瑨(1854~1929),热心教育事业,晚年热心修志。 单不庵(1878~1930),教授,深研理学。 严远庄(1847~1930),善绘画,致力于灯采艺术。 徐志摩(1897~1931),著名诗人。 周承德(1877~1935),书法家。 吴小鲁(1877~1936),乡绅。 陈士柏(1906~1938),湖南桑植县人,1938年日军侵犯海宁,陈为62军营长,屡胜敌军,后牺牲于马桥平陵庙。 袁湘君(1919~1938),抗日女医务工作者,在茶院大桥殉难。 蒋百星(1882~1938),军事学家。 褚学潜(1919~1940),中共党员,烈士,抗战时牺牲。 陆宗舆(1876~1941),“五四”运动群众要求惩办的亲日派三个卖国贼之一。 冯李伦(1922~1941),烈士,新四军营教导员,1941年秋与日军战斗时牺牲。 陈才庸(1913~1942),烈士,中共地下党员,皖南事变后被杀害。 徐骝良(1878~1942),铁道专家。 何孝章(1908~1943),烈士,中共地下党员,皖南事变后被杀害。 褚台夫(1919~1944),国民党抗战英雄,空军烈士。 顾贻榖(1885~1944),金融家。 吴其昌(1904~1944),文史学家。 徐申如(1872~1944),实业家。 单士厘(1858~1945),早期旅外妇女,回国后著书介绍西方文化。 周富亭(1864~1945),能工巧匠,尤善制刀。 徐明(1920~1946),烈士,中共地下党员,新四军北撤后任茅山留守处政委。 杭穉英(1900~1947),商业美术家。 太虚(1890~1947),名僧。 朱起凤(1874~1948),文字学家,独立纂成《辞通》。【海宁当代名人大全】查人伟(1887~1949),辛亥革命志士,抗战后浙江民盟负责人之一。 吴育英(1920~1949),烈士。 陈巳生(1892~1953),实业家。 许行彬(1874~1953),早期新闻工作者。 史东山(1902~1955),知名电影艺术家。 李尊庸(1901~1959),摄影家。 张惠衣(1898~1960),教授。 徐永祚(1893~1961),著名会计师。 沙可夫(1903~1961),艺术教育家,中共早期党员。 周承菼(1883~?),民国将领,后去台湾。 张宗祥(1882~1965),知名学者。 钱崇澍(1883~1965),植物学家。 徐凌云(1885~1965),昆剧研究家。 张竟仁,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 冯朱棣(1896~1966),兵器专家。 胡伦清(1896~1966),教授。 张关友(1936~1966),烈士。 查猛济(1936~1966),教授。 王敬五(1880~1968),爱国教师。 严谔声(1898~1969),爱国新闻工作者。 王仲闻(1902~1969),王国维次子,精研词学。 李应吉(1914~1969),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副主任。 王和伯(1891~1970),省级名中医。 陈乃乾(1896~1971),版本目录学家。 周家祺(1901~1973),著名足球运动员,体育界专家。 葛衢康(1911~1973),体育界专家。 朱宇苍(1888~1976),教育事业家。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 费哲民(1893~1978),教授。 刘质平(1894~1978),音乐艺术家。 郑晓沧(1892~1979),教育家。 宋云彬(1897~1979),作家、史学家,知名新闻工作者。 赵万里(1905~1980),教授,版本学家。 沈鼎三(1910~1980),化学家,染料专家。 王国华(1887~1980),王国维弟,教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 周方光(1918~1981),海军教育训练工作者。 周济(1914~1981),金融、外汇工作专家。 王恒守(1902~1981),物理学家。 杭毅(1894~1981),国民党将领。 查良钏(1897~1982),教授。 顾达一(1906~1982),民国官员,有功于抢修海塘。 钱境塘(1907~1983),金石书石收藏鉴赏家。 许志行(1902~1983),作家。 虞尔昌(1904~1984),台湾大学教授。 魏柏荣(1909~1984),皮影戏艺人。 吴梅(1914~1985),女,革命新闻工作者。 杭观华(1929~1985),工艺美术女专家。 沈红茶(1902~1985),画家。 高平均(1909~1985),教授,地质学家。 陈洪田(1917~1985),农民育种家。 吴世昌(1908~1986),学者,以研究红学著称,长文史,善诗词。 米谷(1918~1986),漫画家。 夏之栩(1906~1987),女,革命工作者,轻工业部副部长。 甘露(1920~1987),女,革命工作者,长期从事外事工作,热心蚕桑事业。 贾祖璋(1901~1988),科普作家。 李蓝炎(1915~1988),长期从事部队卫生工作,后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居天籁(1906~1989),中共海宁第一个党组织—硖石支部书记。 金祥恒(1918~1989),台湾大学教授。 蒋复璁(1898~1990),在台湾,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许姬传(1900~1990),京剧剧作家、评论家。 陈尚志(1922~1990),妇科名中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610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