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是什么样的植物

绞股蓝是什么样的植物,第1张

绞股蓝属于攀援草本植物,根茎比较柔弱,有很多细小的分枝,叶片为足鸟状,颜色为深绿色或者青绿色,并且绞股蓝的花朵为雌雄异株,雄花为圆锥形,养殖绞股蓝时,要经常浇水,让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绞股蓝是哪种植物

绞股蓝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生长在山坡、树林中,根茎的攀援性较强,并且绞股蓝的叶片呈膜质,像鸟足的形状,有5-9片小叶。

绞股蓝的生长习性

绞股蓝不耐霜冻,地上部分在11-12月份就会枯萎,等到来年气温回升后,再重新萌发,并且绞股蓝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光照条件越好,植株生长越旺盛。

绞股蓝怎么浇水

绞股蓝在生长过程中对水量的需求较大,可以每隔2-3天为其浇一次水,并且夏季除了往土壤中浇水外,还要往空中喷洒水雾,让绞股蓝吸收充足的水分。

绞股蓝的养殖方法

养殖绞股蓝的过程中,要为其施加浓度较低的肥料,将复合肥用水稀释后浇灌在植株根部,并且要用铲子松动土壤,将肥水渗透到内部,使绞股蓝更好的吸收。

绞股蓝

(绞股蓝)

编辑

绞股蓝(学名: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 [1]  。日本称之甘蔓茶。绞股蓝喜阴湿温和的气候,多野生在林下、小溪边等荫蔽处,多年生攀援草本。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省,号称“南方人参”,生长在南方的绞股蓝药用含量比较高,民间称其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1986年,国家科委在“星火计划”中,把绞股蓝列为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之首位,2002年3月5日国家卫生部将其列入保健品名单。

中文学名

绞股蓝

拉丁学名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别    称

七叶胆、五叶参、七叶参、小苦药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葫芦目

葫芦科

佛手瓜族

绞股蓝属

亚    属

绞股蓝亚属

绞股蓝

分布区域

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

命名者及年代

(Thunb.) Makino,1902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生长习性

3 地理分布

4 属下种类

5 栽培技术

▪ 种植方法

▪ 田间管理

▪ 病虫防治

6 主要价值

▪ 药用价值

▪ 经济价值

形态特征

编辑

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膜质或纸质,鸟足状,具3-9小叶,通常5-7小叶,叶柄长3-7厘米,被短柔毛或无毛;小叶片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

绞股蓝 [2]

中央小叶长3-12厘米,宽1.5-4厘米,侧生小较小,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波状齿或圆齿状牙齿,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均疏被短硬毛,侧脉6-8对,上面平坦,背面凸起,细脉网状;小叶柄略叉开,长1-5毫米。卷须纤细,2歧,稀单一,无毛或基部被短柔毛。花雌雄异株。雄花圆锥花序,花序轴纤细,多分枝,长10-15 (-30) 厘米,分枝广展,长3-4 (-15) 厘米,有时基部具小叶,被短柔毛;花梗丝状,长1-4毫米,基部具钻状小苞片;花萼筒极短,5裂,裂片三角形,长约0.7毫米,先端急尖;花冠淡绿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2.5-3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长渐尖,具1脉,边缘具缘毛状小齿;雄蕊5,花丝短,联合成柱,花药着生于柱之顶端。雌花圆锥花序远较雄花之短小,花萼及花冠似雄花;子房球形,2-3室,花柱3枚,短而叉开,柱头2裂;具短小的退化雄蕊5枚。果实肉质不裂,球形,径5-6毫米,成熟后黑色,光滑无毛,内含倒垂种子2粒。种子卵状心形,径约4毫米,灰褐色或深褐色,顶端钝,基部心形,压扁,两面具乳突状凸起。花期3-11月,果期4-12月。 [1]

生长习性

编辑

野生绞股蓝生长在山地林下、水沟旁、山谷阴湿处。喜荫蔽环境,上层覆盖度约50%-80%,通风透光,富含腐殖质壤土的沙地、沙壤土或瓦砾处。中性微酸性土或微碱性土都能生长。 [3]

生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谷密林中、山坡疏林、灌丛中或路旁草丛中。 [1]

地理分布

编辑

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锡金、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老挝、

绞股蓝 [2]

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新几内亚、朝鲜和日本。 [1]

绞股蓝在四川,云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福建等地均有分布。而野生绞股蓝主要分布在湖南和广西金秀县圣塘山一带。

位于北纬31°42′~34°45′与东经105°46′~111°15′之间的秦巴山区。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是适合绞股蓝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而盛产高品 [4]  质绞股蓝。1985年,产自秦巴山区的绞股蓝就开始出口日本,经德岛文理大学竹本常松教授(日本药用植物研究会会长、博士、被称为“绞股蓝之父”)、近畿(jī)大学有地教授、金泽大学小田岛教授等药学专家们化验,该地绞股蓝理化指标居世界同类产品之首,其皂甙含量高达12.2%。秦巴山区因此被认定为全球绞股蓝黄金产区,被誉为“绞谷”。

属下种类

编辑

该种是绞股蓝属植物中分布最广,变化最大的一个种,尤其是小叶数目、毛被的疏密以及果实等方面变化很大。有3小叶、5-7小叶和9小叶的类型,有叶疏被短毛和小叶厚而无毛的类型,有果实光滑无毛和果实密被短柔毛的类型。尽管有各种类型,但其小叶片均为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疏被柔毛或变无毛,花萼裂片三角形,花冠裂片披针形,上表面被短毛,具缘毛状小齿等,除果实密被短柔毛的类型外,均作本种处理,这些特征也不同于该亚属的其他种,故作者仍同意单叶绞股蓝 G. simplicifolium Bl. 和光叶绞股蓝G. laxum (Wall.) Cogn. 成立。不同意 C. Jeffrey (1980) 将小籽绞股蓝 G.microspermum C. Y. Wu et S. K. Chen 和聚果绞股蓝 G. aggregatum C. Y. Wu et S. K. Chen(该二种曾被置于锥形果属 Gom hogyne Griff. 内)并入本种内,因该二种果为蒴果,成熟后沿腹缝线3裂。 [1]

本种入药,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

4b. 毛果绞股蓝(变种)

var. dascarpum C. Y. Wu ex C. Y. Wu et S. K. Chen, 植物分类学报 21 (4): 362. 1983.

本变种与绞股蓝(原变种)的区别为果实密被硬毛状短柔毛。

产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400-1650米的丛林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景东。 [1]

七叶绞股蓝 [2]

中国已经统计到的绞股蓝品种已达16种之多,医书中有详细名称记载的有绞股蓝、罗公草、五叶参、七叶胆(甘味)。

绞股蓝按叶片数目分为:九叶绞股蓝,七叶绞股蓝,五叶绞股蓝,三叶绞股蓝,二叶绞股蓝,其中以天然九叶和七叶绞股蓝为极品,皂甙含量最高,为五叶绞股蓝的5-10倍,三叶及二叶为绞股蓝的次品。

毛果绞股蓝(变种):本变种与绞股蓝(原变种)的区别为果实密被硬毛状短柔毛,产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400-1650米的丛林中。 [1]

栽培技术

编辑

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绞股蓝果实10月中下旬成熟。成熟后及时采收种子除去果皮,

绞股蓝 [2]

选择白色籽粒饱满的种子,晾干后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翌年3月底4月初播种。土壤经三犁三耙后做床,种子经过消毒处理后用温水浸泡24小时催芽。采用条播或撒播均可,播种量每亩1.5公斤。种子播下地后筛盖一层细土并覆盖稻草和搭棚遮阳,半月内视天气情况每天应喷水1至2次,以保持床土湿润。当幼苗有70%出土后及时揭草,并喷多菌灵或敌克松防病苗期易染碎倒病。当幼苗长出2枚真叶时,要适当揭棚逐渐增加光照。苗高达10厘米以上,即可带土出圃移栽。 [5]

扦插繁殖:绞股蓝可用藤茎或根茎扦插育苗。选择健壮无病莞蔓,剪成3至4个节的插条,行株距7乘以3 厘米,扦插后即搭棚遮荫,经常浇水,保持播床湿润。经40至50天苗高厘米左右即可移栽,亦可直接插人大田。

根茎繁殖:于春季2~3月或秋季9~10月进行,将根茎挖出,剪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每小段l~2节,再按株行距30厘米X50厘米开穴,每穴放入1小段,覆土约3厘米,栽后及时浇水保湿。

田间管理

选地:绞股蓝生长发育,宜栽培在荫湿、疏松肥沃的腐殖土壤条件下,并择日光少的疏林、山谷、田坎、水坑边、房前屋坎岩脚等荫湿的地方,在日晒多的情况下,要套种蔽荫植物,以利其正常生长。 [5]

绞股蓝喜阴怕阳光,田间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搭设阴棚或攀沿支架,此外前期还应做好保温排渍,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5]

施肥除草:在生长季节每月追施尿素1次 每亩1.5公斤和叶面喷洒0.2%磷酸二氢钾1次。苗期注意勤除杂草,并将锄下杂草奎盖在幼苗周围,以保湿保肥。 [5]

病虫防治

碎倒病:在多雨季5至10月易发生,可用百菌清100倍液或波尔多液200倍浇灌病区,拔掉病株,然后在周围撒上石灰粉。[5]

蛴螬:以铜绿丽金龟幼虫为主。在苗期咬断嫩茎,植株生长期在根部取食,使植株逐黄萎,严重时枯死。防治方法:①冬春铲除杂草,中耕翻土,消灭越冬虫口。②施用腐熟土肥,施后覆土,减少产卵机会。③7~8月成虫盛发期,晚间点灯诱杀。④危害或用50%辛硫磷1500倍液浇灌。 [3]  [5]

小地老虎:以幼虫咬食植株,造成缺株断垄。防治方法:①冬春铲除地面杂草、枯枝落叶,消灭越冬幼虫和蛹。②人工捕杀。③苗期幼虫发生或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喷雾或浇穴。 [3]  [5]

主要价值

编辑

药用价值

本种入药,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 [1]

绞股蓝最为重要,具有以下中药特性:

用绞股蓝与灵芝搭配煮水或泡茶喝,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

绞股蓝

肝等症。有保肝解毒、降血压、降血脂血糖的功效。

绞股蓝主要有效成份是绞股蓝皂甙、绞股蓝糖甙(多糖)、水溶性氨基酸、黄酮类、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

性味:微甘;性凉。

归经:归肺;脾;肾经。

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功效分类:补虚药;化痰药;清热药。

主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研末,3-6g;或泡茶饮。外用:适量,捣烂涂擦。

采收与储藏:每年夏、秋两季可采收3-4次,洗净、晒干。

禁忌: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如出现以上症状,可以停用,静养。

经济价值

绞股蓝制成茶对人体有很好的益处,绞股蓝茶取材于绞股蓝叶腋部位的

绞股蓝

嫩芽和龙须,汤色清澈,可连续冲泡4-6杯,而汤色不减,具有生长点所含营养物质带来的保健功能,长期饮用,无任何毒副作用。

作用功效:降血脂,调血压防治血栓,防治心血管疾患,调节血糖,促睡眠,缓衰老,防抗癌,提高免疫力,调节人体生理机能。

绞股蓝能保护肾上腺和胸腺及内分泌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不致萎缩,维持内分泌系统的机能,并具有降血糖和改善糖代谢作用。

配方:绞股蓝3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

绞股蓝是草质攀援植物,茎干细弱分枝较多,长有纵棱和凹槽,叶片是膜质鸟足状,边缘有波状锯齿,上叶面是深绿色,下叶面是淡绿色,果实成熟后是黑色,表面光滑且内含2粒种子,另外绞股蓝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不耐强光直射,耐旱性较差。

绞股蓝的外形特征

绞股蓝是草质攀援植物,茎干细弱分枝较多,长有纵棱和凹槽,叶片是膜质鸟足状,边缘有波状锯齿,上叶面是深绿色,下叶面是淡绿色,花朵雌雄异株,花冠的颜色是淡绿色或者白色,果实成熟后是黑色,表面光滑且内含2粒种子。

绞股蓝的生长环境

绞股蓝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不耐强光直射,耐旱性较差,通常生长在海拔300-3200米的山林中,会沿着树木向上生长,最低能耐零下9度,适合在腐殖质丰富、排水透气的中性微酸沙壤土中种植。

绞股蓝的栽种技术

绞股蓝最好选择在山地种植,深耕50厘米,将表土下翻,打碎板结的土块,整平土壤后挖出排水沟,按照20x20厘米的距离挖栽植穴,采用点播的方式播种,种入土壤的深度在5厘米,覆盖土壤浇足水,等待幼苗长出。

绞股蓝的田间管理

绞股蓝幼苗长到10厘米时,用稀释的粪肥追肥,生长阶段要中耕除草,拔除田间杂草增加透气性,有利于根系生长,主茎长到40厘米,通过摘心打顶促进分枝生长,用玉米秸秆或者竹竿搭建攀援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04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5
下一篇 2023-0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