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头:
如果头向左歪,就是公貔貅;如果头向右歪,就是母貔貅。
2、看脚:
如果左脚在前,是公貔貅;如果右脚在前,是母貔貅。
3、看角:
如果头上只有一只角,且体型肥壮一些,是公貔貅;如果头上有两只角,体型相对瘦小一些,是母貔貅。如果一对貔貅同时有两个角,两角中间有鬃毛的为公貔貅,没有鬃毛的为母貔貅。
4、看翅膀:
有翅膀的是公貔貅,没有翅膀的是母貔貅。如果都有翅膀,翅膀大的是公貔貅,翅膀小的是母貔貅。
貔貅是分公母的,公的叫“貔”,母的叫“貅”。公的代表了财运,而母的代表财库。如果有两只貔貅,是分公母的,如果只有一只貔貅,就不需要分公母了。
貔貅分公母。
通常雄性为“貔”,雌性为“貅”,一公一母即为“貔貅”,两者代表的含义也不同。如果是单只貔貅,则不分雌雄。只有一个角的是雄性,也称为“天禄”,寓意招财进宝。有两个角的则为雌性,也称为“辟邪”,保佑主人安康。
如果貔貅的头向左边歪,就是雄性。相反如果是向右边歪的话,就是雌性。实际上也是遵循着传统“男左女右”的习惯。
貔貅的文化渊源
貔貅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产物,作为祥瑞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其造型形态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历劫不衰,形成极具民族特色,而且深入民心,群众基础极为深广的艺术形态。
在数千年的风雨历程中,貔貅集众多审美需求于一体,形式日臻完善,不仅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造物智慧,彰显出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成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具有典型性的造型形态符号。
貔貅也有公母之分,因此收藏貔貅大多都一次收藏一对, 才能够真正的招财进宝。很多人认为貔貅就是现在的猫熊(大熊猫),但是从先秦古文看来,这个说法值得商榷。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貔貅在古代有两种,分别是单角貔貅和双角貔貅,有人说单、双角区别公(为貔)母(为貅),还有人说是区别善恶,总之是有单角貔貅的,而今多数都是单角貔貅,已经很难看到双角貔貅了。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但这种猛兽分有雄性和雌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貔貅造型多以两角为主。古代也用貔貅来化指勇猛的战士,京剧《失街亭·空城记·斩马谡》中诸葛亮曾有一句唱词“各为其主统貔貅”,“貔貅”意指雄师。
在南方,有些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象”等。中国传统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与龙、凤、麒麟一样是一种虚构的动物,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
怪兽由于是神话中的动物,所以没有真正的形象可作依据,只能凭画师及艺术工作者凭空想象,因此怪兽形象各异,千奇百态。经过朝代的转变,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较为流行的形状是头上有一角或两角,全身有长鬃卷起,有些是有双翼的,尾毛卷曲。玉雕的貔貅一般采用卧姿,有口衔着玉钱的,也有趴在玉钱上的。人们喜欢用红线拴住貔貅口里的玉钱,或是将绳子拴在貔貅的尾巴上,用来佩带和把玩。
貔貅是三百多万年以前生活在西藏、四川康定一带的西域猛兽,具有极强的搏击能力。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带着它打仗屡战屡胜。周武王见貔貅如此骁勇神奇,就给他封了一个官,官号为“云”。当时姜子牙发现貔貅每天食量惊人,却从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泄系统就是从其全身的毛皮里分泌出一点点奇香无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动物闻到这种奇香后无不争先恐后,不由自主跑来争食,结果反被貔貅吃掉。
貔貅的形象自唐代以后较少出现,及至清代乾隆年间,由于乾隆皇帝好古,对古玉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痴迷与喜爱,我们可在当时宫廷所藏的数件古玉貔貅身上看到乾隆皇帝亲自授意刻于其上的御制年款及御制诗词,足可见对其的重视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