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格”的创始人是:

郭嘉怎么死的2023-02-14  34

九宫格相传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制。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严谨峭劲,法度完备,是其晚年的得意之作,向来被学者赞誉为“正书第一”,仿习者甚多。为方便习字者练字,欧阳询根据汉字字形的特点,创制了“九宫格”的界格形式。

九宫格,中间一小格称为“中宫”,上面三格称为“上三宫”,下面三格称为“下三宫”,左右两格分别称为“左宫”和“右宫”,用以在练字时对照碑帖的字形和点画安排适当的部位,或用作字体的缩小与放大。

至元代,书法家陈绎曾进一步发展了九宫结构。他在《翰林要诀》中说,为适应临字时点画疏密、各有停分、界画匀布的要求,改横竖三宫为横竖九宫,成九九八十一宫,这样更便于精确临摹。

到了清朝,书法家蒋骥在其所着《读书法论》中,又根据汉字字体结构特点和形体的不同,删繁就简,变九宫格为四种形式:

一、把原九九八十一宫,横竖各去掉三宫,变为六六三十六宫。

二、把三十六宫的左、右两行十二宫去掉,成二十四宫,适宜书写长方体字;或把上、下两行十二宫去掉,亦成二十四宫,宜于习练扁平体字。

三、将三十六宫形变成双回字形,用以写方体字。

四、将三十六宫形变成田字形,并在上二宫从同一顶点各画条对角线,形成一个人字,用以书写盖似人字形的字。这样似乎还不简便,通过长期实践,后人又改进了两种简明实用的习字格:一为田字格,一为米字格。田字格是在方框中画一“十”字,分成四格,按此格习字,便于安排字的间架结构、重心和笔画的斜正疏密。

米字格是在田字格的基础上再画两条对角线,形如米字,此种方格类同蛛网,习字时便于判断全字和各单笔的位置。上述九宫格和变九宫格,初学字者仍然使用。不仅适于学习毛笔字,也适于学习硬笔书法。待到基本上掌握了字的点画、结构、气势等等,即可脱离“九宫格”等界格,纵笔自由驰骋了。

“九宫格”还指诗钟的分咏格。上下两句诗意绝不相类,而字面又紧密配对,内容与形式错杂交互,有如古之明堂九宫,故名。清莫友堂《平龙草堂诗话》卷四引清孙殒《余墨偶谈续集》:“分举不类两物,撰成二语,名九宫格。如走马灯对蟹菊云:‘投足火中犹善走,寄人篱下也横行’;‘夕阳门外探消息,寒食墦间乐倡随。’之类是也。

名以九宫者,盖取其错杂交互之意。”九宫格为数独的“前身”,最早起源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洛书,其特点较之现在的数独更为复杂,要求纵向、横向、斜向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等于15,而非简单的九个数字不能重复。儒家典籍《易经》中的“九宫图”也源于此,故称“洛书九宫图”。而“九宫”之名也因《易经》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保存,沿用至今。

九宫格没有具体的创始人。

九宫格起源于“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扩展资料:

游戏玩法:

1、在在3×3方格盘上,是把1至8八个小木块随意摆放,每一空格其周围的数字可移至空格。玩者要将小木块按12345678的顺序重新排好,以最少的移动次数拼出结果者为胜。

2、推动木格中8个数字排列,横竖都有3个格,使每行、每列两个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都等于15。在计算的同时,必须把数字方块推动到相对应的位置上。

二、口诀

一居上行正中央,依次斜填切莫忘;上出框时向下放,右出框时向左放;排重便在下格填,右上排重一个样。

三、游戏意义

九宫格游戏对人们的思维锻炼有着极大的作用,从古时起人们便意识到九宫的教育意义。在文学、影视中都曾出现过。九宫格最早叫“洛书”,现在也叫“幻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宫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图洛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581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