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其具体特点为:
1、初级阶段
(1)经济: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2)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政治: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中级阶段
(1)经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农群众都会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按劳分配为主,共建共有共享,人民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不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社会:完全实现了五有社会,社会崇尚无私奉献,到处都是活雷锋。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纯洁高尚,丝毫不参杂金钱、家族等其他任何关系。
(3)政治:人大、政协制度得到完善并日臻成熟,人大代表真正民选,工农群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比例;政协委员必须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家占百分之七十以上,资本家、企业家、专家教授占百分之二十,共产党占百分之十。政府只负责不折不扣地执行由政协制定的、人大批准的国家政策。
(4)环境:天蓝、水清、地绿,空气清新,鸟语花香。
3、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高度发达,继续发展可以预期将步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阶段。但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socialism),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的概念在西欧广为流传,发展出不同分支。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发展出了他们的理论体系,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社会主义 百度百科_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百度百科_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百度百科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标志,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这是因为:1.是由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之上的,从而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使我国的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和日臻完善。
2.是由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条件决定的。经过解放后四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完善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这种现实状况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来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然后才能进入较高级的发展阶段。
3.是由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决定的。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经济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同当今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从不发达进入发达状态,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变,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邓小平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