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由来

歇后语的由来,第1张

歇后语的由来:生活实践创造的语言形式。

歇后语来源于生活实践创造的语言形式。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也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

歇后语举例:

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

挨了刀的皮球——瘪了。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了。

挨着火炉吃辣椒——里外发烧。

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矮子放风筝——节节高;节节上升。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矮子观光——随声附和。

矮子过河——安(淹)心。

矮子看戏——听声。

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矮子爬楼梯——巴不得(迫切盼望)。

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矮子婆娘——见识低。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痴心妄想。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庵堂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後语是熟语的一种,相对於成语、谚语而言,用字比较通俗、口语化,富有鲜明、生动、活泼的特点,有时语带相关,更添几分幽默,因此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我们除了可以把歇後语视作一种文字游戏外,也能从歇後语看出我们的生活文化。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787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4
下一篇 2023-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