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历史

镇江历史,第1张

镇江是一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悠久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不仅是“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巨著的诞生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历代文人墨客在镇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镇江是一座区位独特、条件优越的交通枢纽城。镇江是长三角区位交通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吴文化与楚文化、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发达。

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名字,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

镇江市历史上的名称有:宜邑、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等。

在有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漫长的岁月中,镇江曾多次更名:夏商时称为“百越”,春秋时称为“宜邑、朱方”,战国时改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

而每一次名称的变化毫无例外地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政治或军事意义的烙印。与此同时,每一次城市名称的改动也都伴生了精彩的故事或传说。

自秦汉起直到建国前,镇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譬如确立魏、蜀、吴三分下的赤壁之点,其发韧地便是镇江;南宋韩世忠率八千精锐困十万金兵于黄天荡,杀得金兵丢盔卸甲仓皇北窜。

元蒙灭宋那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水战,两军水师即会猎于镇江江面;太平天国定都后更在这“东南锁钥”与清军鏖战长达十二年之久;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脱手斩得小楼兰”的韦岗伏击战,奏响了江南抗战的首曲凯歌。

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果断地向妄图阻碍中国革命进程的英军“紫石英”号发起炮击,终结了大英帝国在华的炮舰政策。诸如此类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留下可圈可点的记录。 

扩展资料:

镇江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曾产生过许多令人瞩目的传世佳作,其厚重的精神承载力对后世的文明化进程催化出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那一部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般的作品至今仍闪烁着深刻而睿智的光芒——

1、“十二部中国文学入门书”之一的《抱朴子》;

2、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

3、首开中国笔记小说先河的《世说新语》;

4、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文选集《昭明文选》;

5、中国文学史上继《诗经》和《楚辞》之后现存的第三部诗歌总集《玉台新咏》;

6、“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梦溪笔谈》;

7、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语法著述《马氏文通》;

8、中国著录甲骨文字的第一部书《铁云藏龟》;

9、中国第一部医学史专著《中国医学史》;

10、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文化通史《中国文化史》等等。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既是镇江这块沃土结出的丰硕成果,也是勤劳智慧的镇江人民对文明社会的真诚奉献。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及钟灵毓秀的真山真水陶冶了镇江人的率真性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镇江 (江苏省地级市)

参考资料来源:镇江市人民政府——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镇江概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77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4
下一篇 2023-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