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中间地带什么时候提的

两个中间地带什么时候提的,第1张

1963年提出的两个中间地带,其大概发展过程如下:

1946年8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中间地带论”:美苏之间隔着欧、亚、非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构成的中间地带。

1962 年1 月, 毛泽东提出: “ 社会主义阵营算一个方面, 美国算另一个方面, 除此之外, 都算中间地。”同时,

他将中间地带国家划分为四种不同性质的类别, 即殖民地国家、被剥夺了殖民地, 但仍有强大垄断资本的国家、真正取得了独立的国家、取得了名义上的独立,

实际上仍然是附属国的国家。

1963年9月毛泽东谈到,中间地带有两个,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

1964年1月,毛泽东正式明确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

指出:讲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此后不

久,他又将后一部分中间地带的范围扩大到北美、大洋洲和日本,进一步明确了亚、非、拉美是第一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日本是第二中间地带的

概念。

 

美苏冷战期间“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二战后, 随着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国际政治格局产生剧烈变动。世界上普遍流行“ 美苏必战” 、“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将爆发” 的悲观论调。

1962 年1 月, 毛 泽 东提出: “ 社会主义阵营算一个方面, 美国算另一个方面, 除此之外, 都算中间地。”同时, 他将中间地带国家划分为四种不同性质的类别, 即殖民地国家、被剥夺了殖民地, 但仍有强大垄断资本的国家、真正取得了独立的国家、取得了名义上的独立, 实际上仍然是附属国的国家。

1963 年, 毛 泽 东又将这四类国家概括为“ 两个中间地带” 。其中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

1964 年, 他又进一步指出:“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中间地带, 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理论为中国外交工作确定了战略目标。一是中国必须加强同亚、非、拉等被压迫的广大经济落后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二是必须继续坚持和加强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 反对任何大国的控制, 捍卫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三是必须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 继续改善和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赢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这一时期, 我国除加强同第一中间地带国家的合作外, 还加强了同第二中间地带 国家的联系与合作。

中间地带理论对改变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 对打破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与封锁, 对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力地驳斥了世界上普遍流行的“ 美苏必战” 、“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将爆发” 的悲观论。为我党的革命战争事业稳定了民心, 增强了我军必胜的信念, 保证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中间地带(intermediate zones)国际政治中的一种理论。它就是在政治、地理和国际战略等方面处在大国和国家集团影响之下的地区或者国家。

起源

麦金德曾把欧亚大陆的核心部位比作“大陆心脏”,认为控制这一核心是控制世界的基础。20世纪快结束的时候,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重新演绎了这一理论。他把前苏联地区称为欧亚大陆战略“棋盘”上的“中间地带”。

特征

一、利益和关系的多元性及其不可协调性。例如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主题的民族普什图人的数量十分多,但也拥有大量的跨国民族,两国曾因此形成持续多年的边界纠纷。

二、文化的多元性和宗教的复杂性以及历史演变进程的差异性。总的来说,“中间地带”的国家属于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的公家,即使在同一个宗教地区,也因为存在深刻而持久的教派冲突而呈现出一种政治上的破裂状态。

三、内部国际关系的冲突性和对外的依赖性。由于历史、文化和宗教存在巨大的差异,“中间地带”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四、内外挑战的相似性和传染性。

五、自然资源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六、经济和科技总体水平上的落后性。

七、国际道德观的相对性、多变性和模糊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76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4
下一篇 2023-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