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密度是多少?

雪的密度是多少?,第1张

密度每立方厘米为0.05~0.10克,雪密度是单位体积积雪的重量(g*cm-3),其与雪深(cm)的乘积为雪压。雪密度也指单位雪盖体积中干雪、融化水和水汽质量之和。

较常用的测量雪密度的方法有称重法和融化雪水量侧体积两种。积雪层作为高度非线性动力系统,影响其变化的要素很多,相互关系复杂。

积雪密度自身的变化也较复杂,很难用简单的线性方程来描述和观测现象来表达。但由于积雪密度的重要性,又需要清楚其变化过程,探讨其变化的内在原因。

扩展资料:

我国纬度跨越40多度,海拔从东到西呈阶梯状分布,而且东南部靠海,西北部远离海洋。所以,不同地区进入雪季的时间不同,积雪特性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显著差异。我国进入季节性积雪是从10月份开始,截止到翌年4月结束。

从总体上看,全国雪密度月最高值从10月开始到1月一直南移,从1月到4月不断北移,较湿润的东部地区、沿海地区虽然降雪稀少,但是只要有雪存在其雪密度都相对较高,该地区空气湿度大,而且降水多。

因此,雪中含水量大导致雪密度增大。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西北新疆北部地区雪深最大,雪密度也相对较高。

雪的密度变化范围很大,新下的松软雪的密度为0.04~0.1克/立方厘米,融雪时雪的密度可达0.6~0.7克/立方厘米,雪的平均密度为0.2~0.25克/立方厘米。

雪的密度是单位体积积雪的重量,其与雪深(cm)的乘积为雪压。雪密度也指单位雪盖体积中干雪、融化水和水汽质量之和。

雪的密度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雪深、降水、气温、风速等气候因子和雪密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受这些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

从整体上,东北和西北雪深对雪密度的贡献最大,风速对雪密度基本没有影响。但在较小尺度上,雪密度还可能受其他气候因素的影响,如风速、吹雪日数、海拔等,还有下垫面的植被类型,空气湿度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雪密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73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