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第一颗人造月球何时升空?现在怎么样了?

我国的第一颗人造月球何时升空?现在怎么样了?,第1张

其实所谓的人造月球,实际上就是一种携带大型空间反射镜的人造照明卫星。根据研究者表明,人造月球可利用太阳光来为城市提供光明,他的光照强度要远超过月亮本身,可以达到月亮的8倍。所以人造月亮的计划是我国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之一。根据科学家介绍,人造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可覆盖地表3600至6400平方公里的范围,这足够让人们不开灯在房间里工作。

目前,人造月球计划正在我国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进行,这项技术将节约大量在光照方面的费用,为地球的节能减排做出巨大的贡献。

那么我国的第一颗人造月球何时能够升空呢?

按照目前我国的计划,“人造月亮”将在2020年完成发射、入轨、展开、照明到调控这一系列的整体验证工作,预计在2022年我国将会有3颗人造月亮在三大卫星发射基地展开发射的工作。但是这样的举动不免在世界上引起轰动,更多的是反对的声音。生物学家担心人造月亮的出现会改变地球上某些地方的生物模式,甚至可能会造成光污染,影响天文观察等问题。对此我国科学家也做出了合理的解释,目前能源枯竭的地球,太阳能和光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大能源,因此探索和发明人造月亮甚至人造太阳,都是人类科研历史上的必经之路。而且人造月亮是人类可控的,他相当于一个超大型的手电筒,照明的精度是可以控制在几十米内的。虽然人造月球的亮度是月球的8倍,亮度十分大,但是由于大气等条件的影响,实际的光照也不会像白天太阳光照强度一样,类似于夏天的傍晚时分。假如人造月亮真正发射成功后,我国每年可以节约的电费开支高达12亿元。

不过受到了今年如此严重疫情的影响,人造月亮发射的时间不一定会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

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人造月亮的技术,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天空中不止一个月亮。人造月亮倘若能够成功,人们一定还会试着去研发人造太阳,我们可能会在未来能够去火星上面生活,这对于我们探索浩瀚的宇宙将是历史性的一步。

现在的疫情得到了很大得控制,相信科学家们已经再次投入到了研究工作中,为了我们能够有充足得能源而努力奋斗在一线工作。中国度过了这次新冠肺炎得难关,在科技方面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这证明了我们的祖国如今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强国,人造月亮一定会让中国甚至地球的明天更明亮

2018年,四川成都的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提出了一个“人造月亮”的计划,打算202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月亮,之后2022年再发射两颗人造月亮。

届时三个月亮更替以此实现对成都的24小时不间断照明,而且人造月亮的强度还是普通月光的8倍。

然而如今2020年已经过去了,为什么科学家们提出的人造月亮计划没有下文了呢?

人造月亮

其实“人造月亮”的构想最初是来源于一位法国艺术家的想法,他提出如果在地球上空挂一圈由镜子做成的项链,就可以一年四季的把阳光反射到巴黎的每一个地方。

但实际上的人造月亮,顾名思义就是科学家人为所制造出来的月亮,简单来说就是在太空中发射一个大型空间反射镜的人造照明卫星,以此实现超出正常月亮所提供的能源光度,并且还有专家表示,人工月亮的光照程度将是正常月亮的8倍,同时还能24小时不间断的提供照明能源。

俄罗斯曾进行过类似于“人造月亮”的项目研究。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左右,俄罗斯就已经开始代号为 “旗帜”(Znamya)的项目,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人造月球”,在太空中释放一个反射镜面,通过它来反射太阳光。

在1993年2月4日,俄罗斯在和平号的空间站上进行了旗帜2号的“人造月亮”实验,镜面是由8瓣厚度5微米的镀膜铝片构成,每个镜瓣之间都由32根线连接,当镜包释放之后会依靠离心力而展开。

据悉,俄罗斯发射的这个镜面直径大概为20米,当时还成功的在地面上产生了直径4000米左右的光斑。

这一次的顺利成功给俄罗斯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于是在1999年2月4日,他们进行了第二次实验,而这一次的镜面直径在25米左右,但遗憾的是在释放的过程中,镜面并没有按照正常的方式打开,所以实验以失败告终。

俄罗斯之所以要进行“人造月亮”计划,是因为俄罗斯的部分地区比较靠近北极,极昼极夜现象明显,一旦极夜现象来临时,部分地区将会陷入数月的黑暗中。

所以俄罗斯的科学家就提出了“人造月亮”计划,希望在极夜来临之时,人造月亮可以为极夜地区的人民带来光明,但这次的实验不仅没有改善俄罗斯的情况反而还损耗了数亿美金。

中国“人造月亮”项目

2018年,位于四川成都的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也构想出来了一个“人造月亮”项目,项目自提出以来一直都备受关注。

按照计划,在2020年将会发射第一颗人造月亮,2022年再发射两颗人造月亮,部署到地球近轨道高度为500公里处,届时这3颗人造月亮携带的巨型反射镜将等分360度的轨道平面,交替运行的来实现24小时不间断为地表3600至6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提供照明,其照明直径为80千米以内,亮度为满月时的8倍。

经过专家们的初步计算,如果“人工月亮”成功的话,每年可以节省至少12亿元的电费。但实际上,我国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的这个“人造月亮“计划只是一个设想,到目前为止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性的行动,也就是说“人造月亮”只是一个计划并没有去实施。

我国还没有制造人造月亮的能力。

首先是镜面的问题,先不管反射率,就先认为它是百分百反射太阳光的,但是光照强度必须是月光的8倍以上,并且轨道高度还得在500公里处,那么这个人造月球的镜面至少百平米以上的级别吧!

而且这么大镜子如何去制造、打磨、展开、以及发射呢?尤其是镜面的展开问题,俄罗斯不就是因为镜面没有展开所以才导致失败的。

其次是在阴雨天气时太阳光的反射问题,因为在阴雨天气中,光照比较不容易透过阴雨天气时的云层厚度,所以要想反射太阳光,还得把天气原因考虑进去,至少也得能在阴雨天气时可以透过厚云层。

再就是飞行轨道的问题,人造月亮要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照明,就必须要不间断地绕地球运动,这也意味着每94.5分钟人造月亮就得绕地球运行一圈(一天大约会运行近16圈),这是根本做不到的啊!

最后就是人工月亮的制造以及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光是制造人工月亮的成本就不可小觑,根据专家保守估计一颗人造月亮的成本将会超过亿万巨资,而且这项计划的一系列操作都涉及了目前最顶尖的航天技术,如对航天器轨道、姿态的精准控制等,难度都非常高的……

其实中国的人造月亮出于节省电费的目的,相比俄罗斯为高纬度地区的极夜提供照明来说,中国的人造月亮似乎并没有什么必要,事实上耗费巨大的资金在近地轨道上部署几面镜子来节省电费根本就不合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71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