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蛇咬了怎么处理

被蛇咬了怎么处理,第1张

黑曼巴蛇(详情介绍)

被蛇咬相信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而我们通常担心的就是咬人的蛇到底有没有毒,而且这也关系到了我们处理伤口的方法。如果只是普通的蛇,那么基本上我们就可以放心了,简单的做一下消毒处理即可。但是如果是一条毒蛇,那么首先一定不要太过惊慌,以免加快血液流动速度。

如果被蛇咬,我们首先要判断该蛇有没有毒,通常观察伤口上若在两排牙痕的顶端有两个特别粗而深的牙痕,说明是毒蛇所咬;若仅是成排的细齿状“八”字形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无毒蛇咬后无须特殊处理,只需对伤口清洗、止血,用红汞和碘酊药物外搽后包扎伤口,若有条件再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分为两种,一种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另一种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会逐渐呈现,因此被毒蛇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公分处作环形结扎,缓解毒素扩散。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1-2分钟。同时设法除去伤口内的毒液,最好用双氧水或0.05%高锰酸钾冲洗伤口,破坏毒汁,亦可用冷开水、盐水或清洁生水代替。

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吮,吸后立即吐出并用清水漱口,但有龋齿,口腔粘膜或嘴唇破损者,禁用此法,以免中毒。

做好紧急处理之后应当尽快将被咬着送至医院注射血清,当然要注意的是我们要记住蛇的基本外貌及特征,好让医生判断是被何种蛇所咬。到达医疗单位后冲洗伤口;拔出残留的毒蛇牙;伤口较深者切开真皮层少许,或在肿胀处以三棱针平刺皮肤层,接着用拨罐法或吸乳器抽吸,促使部分毒液排出;胰蛋自酶有直接解蛇毒作用,可取2000-6000U加于0.05%普鲁卡因或注射用水10-20ml,封闭伤口外周或近侧,需要时隔12-24小时可重复。

其实被蛇咬后,都应当做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然后迅速到医院进行检查,让专业人员来判断该蛇该地是否有毒,如果有毒也能尽早处理,以免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当然没毒的话最好,在医院也能做一下简单的消毒措施,以免伤口感染,引起破伤风。

蛇咬伤后,牙痕形态呈八字形,牙距小的是无毒蛇。蛇的种类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毒蛇与无毒蛇。

一般毒蛇会有两个尖长尖长的“毒牙”,用来储存它的毒素,并且在咬中猎物的时候注射进去。所以被毒蛇咬了的话,只有两个活着四个毒牙的牙印。无毒的蛇体内不会分泌毒素,自然也不需要像注射器一样的牙齿来帮助自己,所以通常被没有毒的蛇咬完之后,身上是两排细小的牙印。

毒蛇有毒牙和毒腺,无毒蛇没有毒牙和毒腺。无毒蛇的牙齿很多,除了上领齿和下领齿外,还有鄂骨齿和翼骨齿。毒蛇除了上述牙齿外,在上领骨上生有2一4枚形状较大、表面有沟和中空的特殊牙齿,其基部与毒腺相连,称为毒牙。

扩展资料:

1,毒蛇咬伤的判定

被毒蛇咬伤后切忌惊慌,首先要判明是否为毒蛇咬伤。这可通过蛇的牙痕进行判断,无毒蛇的牙痕多呈一排或两排,而毒蛇的牙痕则多呈两点(一对)或数点(2~3对)。

2,毒蛇咬伤救治

(1)毒物的吸收和扩散 不要惊慌奔走,更不要奔跑,要保持镇静,以免加速毒物的吸收和扩散;

(2)立刻对伤口进行局部处理 立即在伤口近心端2~3厘米处用绳带结扎,每15分钟左右放松1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3)尽快到医院急诊室 进行处理,伤口切开、冲洗、吸毒和排毒;

(4)特效解毒 抗毒血清应用越早越好,最好选用多价抗毒血清;

(5)蛇药治疗 可选用南通蛇药、上海蛇药等局敷或口服;

(6)对症及支持治疗 防止继发感染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毒蛇咬伤

是卡尔·帕特森·施密特(Karl Patterson Schmidt,1890– 1957),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爬虫学家之一,他曾任职于多所自然历史博物馆,参加过多次野外科考,发现和命名了200余种两栖爬行动物,著作了200多篇/本专业文献和书籍,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具有杰出的贡献。

1957年,施密特在研究一条非洲树蛇(Dispholidus typus)的幼体时意外被咬伤,由于当时人们欠缺对游蛇科成员毒性的认识(传统意义上的毒蛇是指眼镜蛇科和蝰科成员,即便到了今日,也只有极少数几种游蛇被认为对人类具危险性),施密特低估了被此蛇咬伤的严重程度,

因此没有选择就医,而是用日记记录起他的中毒反应来,直到为时已晚,他殉职于被咬伤后的28小时。他执着追求科学,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扩展资料:

卡尔·施密特临终的日记,

胃剧痛,燥渴、耳鸣,睁开眼时,眼皮很痛,四小时了,我的伤口、鼻、嘴开始出血,我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非常严重。

这是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临终的日记,那天,他下班后一个人在实验室里观察一条南美洲毒蛇,蓦地惊醒过来的毒蛇在他手指上咬了一口,他忙把毒蛇扔回网笼里,赶紧从伤口往外挤血,可是已经迟了,他开始感到头晕和呕心,想打电话求救,偏偏屋里电话坏了,别的办公室又都锁上了门,时间很快地过去。

这位67岁的老科学家知道自己性命不保,就坐在桌子旁,记录起自己垂死时的感觉和征兆,作为他最后的“实验报告”遗留给后世。这位科学的勇士在被蛇咬了5小时后,终因脑溢血与世长辞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70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