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的定义是什么?

封建的定义是什么?,第1张

基本解释

①一种政治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国。我国周代开始有这种制度,其后有些朝代也曾仿行。欧洲中世纪君主把土地分给亲信的人,形式跟我国古代封建相似,我国也把它叫做封建。

②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反~ㄧ~剥削。

③带有封建社会的色彩:头脑~。

封建的原意是分封、建立封国的意思,是帝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帮助管理天下的方式,这里仅仅是指政治制度. 另外一种含义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封建制度是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简称为封建制度,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制度可划分为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封建思想是“ 封建”与“ 思想”两个词组合而成,是一个因历史而成的特定词语,一般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旧 道德、旧 礼教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的泛称,大多是 儒家思想和行为的延伸表现。

一、封建的等级制度

现在有很多人不了解“三纲五常”,认为它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我们看看“三纲五常”的实际含义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是否会对社会的发展进步造成阻碍?

所谓“三纲五常”是指:“三纲”指“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五常”指“仁、义、理、智、信”

“三纲五常”实际上就是一种个人修养。下面我具体说明以下它的实际含义。

“君臣义”:君指管理者;臣指被管理者;这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个人基本人际关系。义指合理的责任,我前面论述过。所以“君臣义”就是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要承担合理的责任。这是现代中国市场经济社会所必须的。

“父子亲”:是指父母、子女之间要有亲情。父母要全力抚养教导好子女,同时子女成人后也一定要赡养好父母。

“夫妻顺”:是指夫妻之间要和睦恩爱,不要只知道考虑自己的利益,要从夫妻家庭的共同利益出发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达到家庭的稳定,避免不必要的离婚。

“仁”是“爱人”“人道”的意思

“义”是承担合理的责任的意思

“礼”是道德约束,起到为达到“义”而预防的作用

“智”是知识的意思,尤其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更需要

“信”是信任、诚信的意思

以上都是我们现代中国逐渐缺失的宝贵的个人修养,同时也值得西方国家学习。“三纲五常”并不会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它更会起到互促的作用。

“三纲五常”并不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在现代中国社会我们反而更需要进一步发扬“三纲五常”的个人修养精神,才能获得更加和谐的社会。

二、女性的规范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思想。

四、孝仪,这应该是好的。

五、鬼神观天命观、宿命观。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想要迈进现代社会文明,那么经历封建社会时期,就是必不可少的阶段。那么封建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封建是什么意思

封建,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分封的政治制度;封建主义社会形态;带有封建社会的色彩。源自《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通常说的封建确实多半是贬义,从包办婚姻、裹小脚、烧香拜佛、爱占小便宜,封建思想、封建迷信,到以前存在过的政治经济制度等等无不属于“封建”,与封建一词的本来面目已大相径庭,要还封建一词的本来面目,恐怕还有很长路。

封建制度是什么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在此之前,秦国就已经实行了封建制度,也因此国力飙升,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可见封建制度并不落后。魏国在庆国之前,也曾变法,实行封建制度,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霸主。只是因后代君主不要冒险变法,商鞅无奈之下才去了弹珠小国的秦国。追溯封建的源头,要从商周时期说起。

以说,商朝贺周王朝最大的区别就是“封建”二字。在商朝以前,中国是奴隶社会,最明显的标示就是活人陪葬。虽然周朝也有陪葬制度,但是这个时期已经提出了“封建”思想。那封建到底是指的什么呢?封建有三要素,分别是赐姓、胙土和命氏。赐姓很好理解,在上古时期,黄帝一统天下之后,就给有功绩的臣子分封姓氏,用来区分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

也许“封建”二字对于现代文明来说,的确是落后。但是相对于春秋战国往前的奴隶社会来说,是思想的解放,是人们对于平等的追求,是人类史上一次重大的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70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