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史名词解释

南京万达广场2023-02-13  14

《中国社会史概论》是教育部“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社会史概论》从社会史研究历程的独特角度探讨社会史学科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阐释社会史的研究对象、特点、方法和功能突出对社会史史料学的研究,并把它视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论述了中国古代、近代(前期)社会结构及演变并以饮食、生育、丧葬、节庆为例描述古代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中国社会史概论》注重概括性、涵盖性与典型性、故事性的结合,力求选择典型、有趣的事例,增强可读性。《中国社会史概论》可供高校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社会读者研究、学习。

人类在二三百万年以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有了人,就开始有了人类社会的 历史。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一个阶段是原始社会。

人类很早就在地球上生活。近百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 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地方,发现了早期人类的化石。 1968年,在东非肯尼亚发掘出一批打制的石器,1972年,在 石器地层的下面又发掘出一个人的许多头骨碎片化石,经 复原后,形状大体完整。经测定,这些石器和头骨都是二百 多万年以前的遗物。因此可以推断,人类在二三百万年以 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有了人,就开始有了人类社会的 历史。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一个阶段是原始社会。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 种 起 源》一 书,揭示了一切生物都是由底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 化规律。1871年,他又发表《人类的起源和性的选择》,指 明人类是从类猿动物演变而来的。1877年,美国民族学家摩 尔根写了《古代社会》一书,阐明了原始社会的内部结构。 他们的著作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评价。

最早的人类是由古代的类人猿演变而来的。几千万年前古猿成群地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帝的森林中。后来由于气候的 变化,求林逐渐稀疏,林间空隙增加,一部分古猿为了生存尸 不净不经常到地面活功。这样,他们就逐渐学会了使用 前 肢采集您物,用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从而完成了从猴子 到人的笫一步。接着又在千百万年的劳动中,手越来越灵巧 了,脑越来越发达,终于学会了制造简单的石头工具。能够 制造工具,是从猿发展到人的标志,从而结束了从猿到人的 过渡阶段。

但是,最初的人类还具有若干猿的特征,因此被你为猿 人。从猿人再发展到现代人,又经历了几百万年的 劳动迂 程。人类学家根据体质形态的发展,把这个阶段的人分为三 个阶段。

(一)    猿人阶段,大约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到二三十万 年前。这个阶段的人类还保留了比较多的猿的特征。他们使用 的工具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初期,逐渐学会利用自然火,并产 生了简单的语言。考古工作者在亚、非、欧不少池方都发现 过猿人的化毛0其中以本世纪70年代在肯尼亚特卡纳湖东岸 和坦桑尼亚莱托利尔发现的人类化石为最早,距今约二百多 万年。最具代表性的是1927年起在我国发现的北京人。

(二)    古人也祢智人阶段,大约从距今二三十万年前开 始到四五万年前O这个阶段的人类在体质上猿的特征减少, 更接近于现代人。他们使用的工具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 形制固定,种类增多。已发现的古人阶段的人类化石,遍布 欧、亚、非三洲。其中以1856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发现的 尼安德特人为代表。我国发现的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 湖北长阳人、广东马坝人等,都属于这个阶段的人矣。

(三)    新人阶段,大约从距今四五万年前开始到1万年 前。这个阶段的人类已经和现代人区别不大了。他们使用的 工具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除了石器,还有骨器,并掌握 了人工取火。已发现的新人化石比古人更多,世界五大洲都 有发现。其中以1868年在法国的西南发现的克鲁马农人为代 表。我国发现的新人化石有北京的山顶洞人、内蒙的河套人, 四川的资阳人等。

公元前一万年以后的人类,一般称为现代人类。

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有哪些国家?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随之而来的,就 是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不断加剧。为了加强对奴隶和贫民 的压迫剥削,奴隶主阶级建立起暴力统治机构一一国家。” “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①。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 家是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标志着没有阶级、没有 剥削的原始社会的终结。世界上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 社会的,有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这四个文明古 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陆续出现了 40多个奴茉制 小国,徐为“塞普” o它是由代替氏族公社的农村公社联夸 而成。它们为了争夺奴隶和财富,长期混战,互相兼并,逐 渐形成了下埃及和上埃及两个王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南 部的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北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下埃 及,初步统一了全国,建立起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首都 是孟斐斯。

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起,苏美尔人先后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南部,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城市国家。此后 不久,从叙利亚草原迁来的游牧部落塞姆人又在苏美尔人的 北面建立起阿卡德等几个奴隶制城市国家。公元前2350年, 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一世乘苏美尔人各国混战。

根据考古工作者对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遗址的发掘,可以推定: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的达罗砒荼人已有了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有了国家机构 和相当高的文化0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操印欧语言的雅利安人从中亚高原南下侵入印度。他们先后征服了印度河流域 和恒河流域,把土著居民变为奴隶,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战争,到公元前3世纪,恒河中游的摩揭陀国在阿育王统治 时期,基本上统一了印度,建立起印度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 隶制国家。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现代史观、社会史观、历史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在对人类历史的认识角度有所不同,因此概念上也有一定差异。

(一)现代史观。现代史观是用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人类发展进程和规律的根本观点,其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历史。

(二) 社会史观。社会史观指对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即辩证和唯物地看待社会。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三) 历史史观。历史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历史史观主要是研究“社会”和“人”这个两个核心的要素,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全球史观。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也就是说,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全球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其从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认为世界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

(五)文明史观。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而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569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