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头虫的简介

棘头虫的简介,第1张

棘头虫

spiny-headed worm

亦称棘头动物(acanthocephalan)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无脊椎动物,约600种。嘴上有钩。世界性分布,体长从不足1公分(0.4寸)到50公分(约20寸)以上。均为寄生,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通常为鱼),幼虫寄生在节肢动物(昆虫、蛛形类、甲壳类),称棘头蚴。穿过肠壁进入血腔,外长一囊,发育成像小型成虫的棘头体。缩入吻,进入休眠期,称囊棘蚴。被终末宿生(脊椎动物)吞入后,棘头动物在肠内脱出,用嘴钻入肠壁,并发育成熟。如囊棘蚴被其他宿主吞吃,则它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形成包囊,但仍有侵染性,如此一宿主被终末宿主吞吃,它仍可发育成熟。

猪巨吻棘头虫又称棘头虫, 属棘头动物门后棘头虫纲. 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 偶尔寄生于人, 引起人体棘头虫病.

鸭棘头虫病是由棘头虫寄生于鸭的小肠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导致腹泻,小肠出血,严重者死亡。本病除鸭发生感染外,其他家禽如鸭、鸡、天鹅以及其他野生游禽均可发生感染。寄生于鸭的棘头虫有四种,即大多形棘头虫、小多形棘头虫、鸭细颈棘头虫和腊肠状棘头虫。最常见的是大多形棘头虫。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尤其是1月龄以上的幼鸭。鹅较少见,幼鸭发生大量感染后常引起死亡。临床上以麻鸭较为多见,肉鸭很少发生。常发生于夏秋季节。本病分布较广,我国许多省市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大多形棘头虫的中间宿主是湖沼钩虾。成熟的虫卵随患鸭的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湖沼钩虾吞食后,经54~60天,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棘头囊),鸭吞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钩虾后,幼虫在鸭的消化道内逸出,约经1个月发育为成虫。

(2)预防

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幼鸭与成年鸭分开饲养,幼鸭或新引进的鸭群,应选择未受污染的水塘或没有钩虾的水塘放养,在多形棘头虫病流行的鸭场,应经常进行预防性驱虫。常用的驱虫药效果不佳,病鸭可用四氯化碳驱虫,按每千克体重0.5毫升,用小胶管灌服,具有良好的疗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667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