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试块送检有什么要求?

混凝土试块送检有什么要求?,第1张

混凝土试块送检要求如下:

一般标准养护要在28天的时候送,可以提前三天,不能超过28天,否则要回弹,算超龄期

同条件养护在600°以上,一般从当天捣混凝土的时候,开始累积现场温度,达到600度就可以去送了。同条件天数不能小于14天且不能大于90天。

以下为项目批量样品取样数量

1. 砼抗压试块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 不少于1次

2. 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砼不足100盘时 不少于1次

3. 当一次连续浇筑起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 不少于1次

4.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 不少于1次

5. 灌注桩每浇注50m3砼,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 组 不少于1次

6. 每一拆模检验批砼 至少1组

7. 基坑工程的地下连续墙,每50m3或每槽段 不少于1次

8. 建筑地面工程砼试块每一层(检验批) 每1000m2取样不得少于1次,每增加1000m2应增取1次,不足1000m2的按1000m2计。当改变配合比时,相应增加取样次数

首次使用混凝土配合比开盘鉴定 至少1组。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施工后的质量检查。

施工中的检查主要是对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及用量、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的坍落度等进行检查,在每一工作班内至少检查2次;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对混凝土搅拌时间也应随时进行检查。对于预拌混凝土,应注意在施工现场进行坍落度检查。

施工后的质量检查主要是对已完工的混凝土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强度检查。对有抗冻、抗渗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还应进行抗冻、抗渗性能检查。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强度检验

检查混凝土质量应通过留置试块做抗压强度试验的方法进行。当有特殊要求时,还需做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等试验。

(1):试块制作

用于检验结构构件混凝土质量的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制作,采用标准养护。标准养护就是在温度(20土3)℃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评定强度用试块需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d,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所得结果就作为判定结构或构件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依据。

(2):试件组数确定

工程施工中,试件留置的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l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对现浇混凝土结构,还应满足: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同一单位工程每一验收项目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3个)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的试件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对于预拌混凝土其试件的留置也应符合上述规定。

(3):每组试件强度代表值

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并按下面规定确定该组试件的混凝土强度代表值。

1):取三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2):当三个试件强度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一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

3):当三个试件强度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不应作为强度评定的依据

(4)强度评定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验收。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尚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确定。对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强度,应以同批内标准试件的全部强度代表值来评定。

当对混凝土试件强度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可采用非破损检验方法或从结构、构件中钻取芯样的方法,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作为是否进行处理的依据。

2:外观检查及允许偏差

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后,应从其外观上检查其表面有无麻面、蜂窝、露筋、裂缝、孔洞等缺陷,预留孔道是否通畅无堵塞,如有类似情况应加以修正。

1):麻面是构件表面呈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原因主要是模板表面粗糙、清理不干净、接缝不严密发生漏浆、或振捣不充分等。蜂窝是指结构构件中出现蜂窝状的窟窿,骨料间有空隙存在。

2):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局部没有混凝土,形成空腔。产生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漏振、混凝土离析、石子成堆、泥块、冰块、杂物等掺人混凝土中等。

3):裂缝是混凝土结构常见的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较复杂,如养护不当、表面失水过多,温差过大等易产生干缩裂缝或温度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构件产生贯穿性裂缝,对结构危害极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37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