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中说:河豚(河鲀的别称)河鲀鱼泛指鲀科的各属鱼类。 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高档水产品,被誉为“菜肴之冠”,但其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中含有剧毒,处理不当或误食,轻者中毒,重者丧命。
现代动物分类学已经有了明确界定,河鲀与河豚实际上是不同纲的两类水生动物,通常以为成一种。河鲀属鱼纲,是鲀形目鲀科鱼类的统称,分布在近海及河流入海地段,有些种类的脏器和血液有剧毒(称“河鲀毒素”)。而河豚则是哺乳纲淡水豚科动物的统称。
江豚与河豚的主要区别有,科目分类不同、形态特征不同、栖息环境不同。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江豚
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鲸目、鼠海豚科、江豚属。
(2)、河豚
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鲸目、河豚科、4属(亚马逊河豚属、白鳍豚属、南亚河豚属、拉普拉塔河河豚属)。
(二)、形态特征不同
(1)、江豚
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
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2)、河豚
喙长,动作灵活,头部有较强的转向能力。体型似鱼,用肺呼吸。颈短,头似与躯干相联,颈椎愈合,鼻孔为喷孔,鼻孔位于头顶最高处,前肢成鳍,前臂退化,掌部变长,趾数增加。但从外部看不出趾和爪,后肢退化,尾似鱼,有水平尾鳍,游泳靠尾挥动。具许多水生生活适应性:骨骼具海绵组织;体腔具较多油脂,使身体浮力增大,且易保持体温。
(三)、栖息环境不同
(1)、江豚
生活于靠近海岸线的浅水区。主要是在沿海水域,包括浅海湾,红树林沼泽,河口和一些大的河流中,偶尔会出现在远离岸边的浅水海域。这属物种对沙地或软床地区海域有强烈的偏好,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长江江豚是唯一全生活在淡水的亚种。
(2)、河豚
栖息于淡水河流。如印度河流域、恒河、梅克纳河与布拉嘛普特拉河流域,以及孟加拉的戈尔诺普利河、森古河和在中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从喜马拉雅山山脚到潮汐区呈现不连续的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和奥里诺科河流域,从靠近入海口的长江到距离海岸距离可达3000公里南美大陆。
是一种小型鲸类,鼠海豚科江豚属仅有的1种,主要特点是没有背鳍,背部自体前五分之二至尾鳍之间有不明显的隆起,隆起上有鳞状皮肤,全身均为淡蓝灰色,这些均与鼠海豚属不同。江豚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江豚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长约为体长的六分之一。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背的后关部对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它们的体色在死亡后才会变黑,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我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在我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长江等水域,在长江甚至能上溯到宜昌和洞庭湖一带。全身均为灰黑色。头短,额部微突出,眼睛小,尾部扁平,很少跃出水面,仅背脊露出海面。江豚主要特点是没有背鳍,背部自体前五分之二至尾鳍之间有不明显的隆起,隆起上有鳞状皮肤。
江豚是江豚属中唯一的淡水亚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中,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万年。江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江豚喜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的小群。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VU)。江豚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属中国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现已是功能性灭绝的物种。
2006年,中、美、英等6国科学家组成“长江淡水豚科考调查组”在长江1700公里的江段寻找白鳍豚,最后得出结论白鳍豚功能性灭绝,江豚数量锐减,仅剩1800头左右,数量少于大熊猫。并警告说长江豚正以每年5%~10%的速度减少。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江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