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载的危害

超载的危害,第1张

超载的危害有:

1、轮胎磨损与爆胎

车辆超载,影响最明显的就是轮胎了。超重时轮胎会因吃重而产生变形。同时加大摩擦,增加轮胎的磨损。另外轮胎因超重承受的压力也更大,爆胎的危险性自然而然就增加了。

2、缩短汽车使用寿命

不仅是对轮胎,汽车内部配件比如发动机等也会因超载减少使用寿命。车辆承重过大,动力不足会导致发动机过热,加速零部件的损坏,从而缩短车辆的使用寿命。

3、增加油耗

车辆负荷的加大,不仅损坏零部件,还会因需要更大的动力,而增加油耗。

4、影响车辆操控

超载的车辆在转弯时离心力会增大,而这会影响车辆驾驶的稳定性,增加驾驶的安全隐患。

5、制动性能降低

车辆的超载负荷,会直接影响制动距离的长短。由于惯性加大,车辆的安全距离减短,危险性也会随之增加。

因此,车辆超载的危害性如此之多,不仅对轮胎有损害,减少车辆使用寿命,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不论是货车司机、大巴司机还是私人轿车,都应遵守交通法规,拒绝超载,安全驾驶。

超载有什么危害

车辆超载超限不但会严重破坏公路设施,而且极易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对路上的行人、车辆安全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反超限超载专项治理斗争,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那么超载怎么罚款?超载车辆事故如何处理? 超载有什么危害 ?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超载怎么罚款

1、《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超过额定成员百分之二十或者违反规定载货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有前两款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至违法状态消除。运输单位的车辆有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情形,经处罚不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2、客车、校车载客超过额定乘员20%以下的,处300元罚款,记6分;超过额定成员20%或者违反规定载货的,处1500元罚款,记12分。客车运输超载20%以下的,驾驶员记6分;处300元罚金。

二、超载车辆事故如何处理

当事人的责任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时所认定的责任,实际上是指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 交通违章 、是否构成过错,以及当事人行为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力的大小。因此, 车辆超载 是会影响事故责任认定。

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3、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三、超载有什么危害

1、缩短汽车使用寿命和加速零部件的老化。

汽车的制造是根据技术数据确定下来的,载重限量也不例外,一旦 超载 就会使原来的设计数据发生改变。

2、加缩 轮胎 的磨损和变化。

汽车轮胎是根据汽车总重量设计生产的,并留有相当的安全系数。但当汽车超重时,就会使轮胎吃重而产生变形。

3、加速发动机损坏。

汽车 超载 后给发动机带来很大的损坏。首先是负荷加大,动力不足。

4、转向沉重,离心力增加,影响汽车的操纵性能。

超载会造成转弯时离心力增大而影响到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减小而引发事故。

5、降低制动性能,增长非安全区距离。

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因素很多,其中汽车载荷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制动距离的长短。

6、缩短弹簧钢板寿命。减少车辆的通过力。

由于 超载 运行,弹簧钢板受力过重,运行中连续反弹,反而缩短了寿命。

超载有什么危害@2019

汽车超载的危害有增加事故几率、 侧翻几率增加、刹车性能减弱、爆胎、事故加重

1、增加事故几率

车辆超载存在的安全隐患最明显的就是,车辆承载的总重量变大了,导致车辆的设计、使用的基础被破坏,对车辆性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事故的增加。

2、侧翻几率增加

超载的乘客越多,车辆的重心位置就会改变,尤其在转弯的时候,车辆是很容易发生侧翻的。

3、刹车性能减弱

惯性是跟重力有关的,刹车的时候车辆要靠阻力停下来,而超载的越多,车辆的惯性就会越大,在刹车时就比平时更难停下来。

4、爆胎

超载会使车的轮胎一直处在超负荷运行中,这样的话胎压和胎温都会增高,这是很容易发生爆胎事件的。

5、事故加重

正常情况下,车内的每一位成员都有相应的安全带、座椅等装备,但是超载的话就不是人手一个了,发生事故时 ,本来可以避免的情况在此时就避免不了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28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