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晨朝、日中、日没(以上三时为昼)、初夜、中夜、后夜(以上三时为夜),此六时分别又作平旦、日正中、日入、人定、夜半、鸡鸣。按内地24小时制,大概时间:初夜 18:00-22:00;中夜 22:00-02:00;后夜 02:00-06:00;晨朝 06:00-10:00;日中 10:00-14:00;日没:14:00-18:00。
依《西域记》卷二所述,在印度,时间的最小单位称为刹那,一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为一昼夜。佛教即以此种时间区分来行事,故经论之中多有六时之说。如《舍利弗悔过经》云(大正24·1090a):“常以平旦、日中、日入、人定、夜半、鸡鸣时,澡漱整衣服,叉手礼拜十方,自在所向当悔过。’《阿弥陀经》云(大正12·347a):“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普贤观经》云(大正9·390b):“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行忏悔法。”
指昼夜六时。就是将一昼夜分为六时,即晨朝、日中、日没(以上为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以上为夜三时)。
依《西域记》卷二所述,在印度,时间的最小单位称为刹那,一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为一昼夜。
昼夜六时勤行,为印度以来所行,我国东晋庐山慧远作水时计(又称莲华漏),在六时行道。隋代信行制昼夜六时发愿文,善导作往生礼赞(六时礼赞),主张各六时必须拜佛忏悔。又六时之中,初三时称三时,而有三时念佛、三时坐禅之说。
扩展资料:
佛教,以此种时间区分来行事,所以经论之中多有六时之说。比如,在《舍利弗悔过经》云(大正24·1090a)就有这样的记载:常以平旦、日中、日入、人定、夜半、鸡鸣时,澡漱整衣服,叉手礼拜十方,自在所向当悔过。
此外,有关昼夜之分,另有八时之说,即昼四时、夜四时,每时又分四分。按内地24小时制,大概时间:初夜 18:00-22:00;中夜 22:00-02:00;后夜02:00-06:00;晨朝06:00-10:00;日中 10:00-14:00;日末:14:00-18:00。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六时吉祥
百度百科-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