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区别是什么?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区别是什么?,第1张

区别如下:

1、抗拉强度: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

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b点对应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2、屈服强度: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

这两个强度是通过拉伸试验得出的,是通过拉力试验机,用规定的恒定的加荷速率,对材料进行持续拉伸,直到断裂或达到规定的破坏程度,这个造成材料最终破坏的力,就是该材料的抗拉极限载荷。

抗拉极限载荷是一个力的表述,单位为牛顿(N),因为牛顿是一个很小的单位,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用千牛(KN)的比较多。因为各种材料大小不一,所以抗拉极限载荷很难评判材料的强度。

所以,用抗拉极限载荷除以实验材料的截面积,就得到单位面积的抗拉极限载荷,单位面积上受的力,这是一个强度的表述,单位是帕斯卡(Pa),同样帕斯卡是一个极小的单位,一般都用兆帕(MPa)来表述。

1. 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的区别:抗拉极限强度是断后最大强度,而屈服强度是明显产生塑性变形时的最小强度。

2. 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过渡到局部集中塑性变形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状态下的最大承载能力。它表示材料对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前,变形均匀,但超过最大拉应力后,金属开始收缩,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抗断裂能力。符号为RM(老gb/t 228-1987规定的抗拉强度符号为σ b), MPa。

3.屈服强度:指金属材料发生屈服时的屈服极限,即抗应力微塑性变形。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用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将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例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外力大于此极限时,零件将产生永久变形。如果小于这个限制,部件将恢复到原来的外观。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区别是:

1、能力不同

抗拉强度是抵抗最大变形的能力,屈服强度是抵抗起始变形的能力。

2、获取形式不同

抗拉强度是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屈服强度是通过对金属材料施压来获得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3、性质不同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形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

4、意义不同

屈服强度和屈服点相对应,屈服点是指金属发生塑性变形的那一点,所对应的强度成为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指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一般拉伸实验时拉断时候的强度。屈服强度反映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抗拉强度反映材料抵抗拉伸破坏的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16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