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成分有什么

土壤的成分有什么,第1张

土壤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四种:

1、无机物-如小颗粒状岩石、黏土;

2、有机物-如植物动物的尸体腐烂、又称腐殖质;

3、空气;

4、水。

扩展资料

形成因素: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

1、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2、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形状:

土壤颗粒通过不同的堆积方式相互粘结而形成土壤结构。除砂土外,土壤颗粒在自然条件下是聚集在一起以土壤结构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土壤质地对土壤生产性状的影响也是通过土壤结构性表现出来。

土壤结构的类型有片状的、块状的、柱状的和小颗粒粒状的。在旱地表层常出现片状的土壤结皮和板结层。

有趣的是在荒漠、半荒漠地区土壤表面由于苔藓、地衣、地钱、真菌、细菌等低等植物的生长而形成的一个复合的生物—土壤片状结构,又称为荒漠生物结皮,是沙地固定状况的重要标志。块状结构、柱状结构内部孔隙少,致密紧实,都属于不良结构体。

农民把大的土块称为坷垃,俗话说:“庄稼既怕草,更怕坷垃咬”。在农业生产上最好的土壤结构体是团粒结构,它是近似球形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为0.25~10mm之间,直径0.25mm的称为微团粒。

团粒结构一般在耕层较多,群众称为“蚂蚁蛋”,“米糁子”。团粒结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肥力的水平。在水田中微团粒的数量比团粒的数量更重要,越是肥沃稻田土壤微团粒数量越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土壤

土壤的主要成分有矿物质、有机质、活的有机体、水分和空气。细析可见有:氮、磷、钾、铁、锡、铝、铜、硒、硫、钙、碳、锰、钼、锌、硼等等。

土壤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和母质层的区别表现在于形态、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矿物学特性等方面。

由于地壳 、水蒸气、 大气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土层有别于母质层。它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存在着固体,气体和液体状态。疏松的土壤微粒组合起来,形成充满间隙的土壤的形式。这些孔隙中含有溶解溶液和空气 。地球上大多数的土壤,生成时间多晚于更新世,只有很少的土壤成分的生成年代早于第三纪。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土壤由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固体土粒是土壤的主体,约占土壤体积的50%,固体颗粒间的孔隙由气体和水分占据。

土壤气体中绝大部分是由大气层进入的氧气、氮气等,小部分为土壤内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进入土中,其中包括许多溶解物质。

土壤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四种:

1、无机物-如小颗粒状岩石、黏土。

2、有机物-如植物动物的尸体腐烂、又称腐殖质。

3、空气。

4、水。

土壤作为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直径0.001~0.1毫米的土壤孔隙叫毛管孔隙。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毛管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但移动的快慢决定于土壤的松紧程度。

特点: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如日本的“痛痛病”经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土壤污染的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譬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02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