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林风眠的作品有哪些

著名画家林风眠的作品有哪些,第1张

林风眠的作品介绍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念的倡导者,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在他的画作之中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之后的现代绘画的精髓,还融入了中国水墨画的元素,可以说是中西合并的开拓者。

林风眠有许多非常著名的作品,这里将不再一一多做介绍,只介绍一些相对来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创作的作品《渔获》。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在一个丰收的季节里渔村中的妇女和小孩庆祝“渔获”的情景,在香港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拍卖会上,这幅作品拍出了1634万港元的天价。

除了《渔获》,还有非常展现林风眠绘画功的《双鹭》和《渔村》。在《双鹭》中,林风眠精准的将白鹭的羽毛、双足、尾、喙等用浓细相交的笔墨展现的淋漓尽致,脖颈的屈伸更是刻画的活灵活现,两只白鹭之间也体现出了一种生命互动的盎然生机。而在《渔村》却能够体会到明显的西方写实主义的应用。画中虽然只有聊聊几笔,但是去却用简单的构图,巧妙的配色和精准的描绘,将渔村的惬意与安逸表现出来,可见林风眠超高的绘画水平。

另外林风眠作品较多的是以仕女等人为主题的画作,其中《读书仕女》可以说是他集大成之作。画中仕女的恬静的姿态,低垂的眼睑都表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追求。其他林凤眠作品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林风眠的艺术作品改革

林风眠是艺术改革的实践者,他身体力行,对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一个实践者,对于绘画的所有理解,和对艺术的改革,也都体现在了林风眠的作品中。

对于林风眠的印象应该就是他在中西方艺术融合中所做的贡献,所以林风眠的艺术改革,我们可以从林风眠的作品中来看看,林风眠是怎么对着中西方艺术进行融合的,林风眠的艺术改革又是如何发展的。

林风眠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就对毕加索有所研究、还有布拉克等人的立体主义林风眠也都有所涉猎,还专门翻译了不少欧洲当代艺术的文章,自己也搞过专题讲座。在1948年《毕加索与现代绘画》的讲座上,林风眠林风眠已经感觉到了毕加索的伟大,于是我们可以在林风眠的许多作品中对于毕加索作品的痕迹。特别是在看了戏曲之后,林风眠感触很大,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所以创作了一些列京剧中人物的作品,这其中也有不少毕加索的味道。

在作品《宇宙锋》中,林风眠将京剧人物的宽袍大袖和绚丽服饰进一步抽象为一片片相互堆积的三角形,这和立体主义形体的解构与重组很相似。这也是林风眠对中国传统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结合,更是对中国绘画的改革。后来林风眠的画风又发生了大变,接近了抽象艺术,已经和国际上抽象主义的先锋人物走到了一起。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他的作品里不但有一种膨胀的画面感,以及西方抽象艺术中的动感效果,摒弃了西方张扬、攻击性的内容,但保持了东方艺术柔美、温情的神韵。

林风眠的作品绘画特点

林风眠绘画特点是怎样的'呢?林风眠擅长描绘的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从作品内容上看,林风眠的作品是悲凉、孤寂、空旷、抒情但是从形式上看林风眠绘画特点鲜明,正方构图,还没有无标题。

我们都知道,林风眠倡导的是中西融合,所以他一生都在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在中西方艺术之间造搭建一座互通的的艺术桥梁。所以林风眠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中国许多后辈画家都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当然,林风眠也是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

林风眠的作品中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怨和孤寂,这种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中具有了非常难能可贵的悲剧之美,也多了许多别样的审美情趣。这与林风眠本人颠簸曲折的人生经历脱不了关系。林风眠终生致力于溶合中西绘画传统,创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林风眠提倡的是兼收并蓄,经历在中西艺术调和,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属于林风眠自己的抒情画风。林风眠是20世纪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更是中国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林风眠先生的仕女画不是工笔画而是写意画。

水彩画分工笔画和写意画等。

工笔画的特点是工整细致,

崇尚写实,求形似。

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林凤眠的仕女很显然不是工笔画。

1、齐白石

(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

2、黄宾虹

(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出生於浙江金华。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陈崇光等学花鸟。

3、李可染

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

4、徐悲鸿

(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卖画。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5、张大千

(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

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6、黄胄

原名梁黄胄。1925年3月生,河北省蠡县人,早年参加革命,任西北军区战士读物出版社编辑。黄胄从师赵望云,一直生活在西北,成为专业画家,担任西北师院美术系讲师,后到总政任创作员,现为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1997年春去世。

他创作的《洪荒风雪》获第六届青年联欢会金质奖章,出版有《黄胄作品集》、《百驴图》、《黄胄新作选》等。黄胄是富于独创精神的画家。

7、傅抱石

(1904-1965)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开辟了中国画创作的新时代,他的艺术实践和历史功绩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非同凡响的里程碑意义,对现代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李苦禅

(1898-1983)名英,字苦禅。山东高唐人。1925年就学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不久为艺术大师齐白石知遇,欣纳门下,开始学习中国画。毕业后曾先后在北京师范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

9、刘海栗

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江苏省武进县人。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

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10、潘天寿

(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县人。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00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