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声什么意思

异口同声什么意思,第1张

异口同声的意思如下:

异口同声,汉语成语,读音为yì kǒu tóng shēng,意思是不同的人同时说同样的话。形容意见一致。出自《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声,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译文:我反复思考,只有愚笨迟钝,现在的情况,不同人口相同的声音,很是显著,政治深不可测。浩然《艳阳天》第56章:“组织互助组那会儿,全院的人异口同声:'搞!'”

近义词有不约而同、众口一词、有口皆碑。反义词有众说纷纭、大相径庭、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异口同声,汉语成语,读音为yìkǒutóngshēng,意思是不同的人同时说同样的话。形容意见一致。出自《宋书·庾炳之传》。成语出处:《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声,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示例:1、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2、会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一定要在考试竞赛中夺得好成绩。3、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个活雷锋。4、孩子们从内心里感到十分惋惜,异口同声地责备撕书的人。5、但若异口同声地为君主制歌功颂德,则是另一码事.6、镇上所有的体面居民和小康人家,都异口同声,一齐反对费劳孙。7、张柔和小王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我来吧

成语:异口同声

读音:yì kǒu tóng shēng

意思: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自:《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

翻译:今天的事情,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就很明显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扩展资料

反义词:

1、众说纷纭 [ zhòng shuō fēn yún ]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翻译:你有没有二心我怎么不知道?但是人多嘴杂,难免担心自己遭到遗弃。

2、各执己见 [ gè zhí jǐ jiàn ] 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出处:明·北梦龙《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两人终日谈论,各执己见,不相上下。

翻译:两人终日谈论,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相上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94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