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门蜥形纲动物。
恐龙是脊索动物门蜥形纲动物。恐龙是爬行动物的有鳞后裔,恐龙会产下有硬壳的蛋,站立时腿从身体下方垂直伸出,而不是像鳄鱼那样从身体两侧伸出,而且,至少有一些恐龙还长着羽毛。
恐龙的分布:
恐龙统治了地球1.65亿年,几乎每块大陆上都曾经存在着恐龙。
恐龙在7大洲的分布情况: 亚洲269种,北美洲169种,欧洲126种,南美洲101种,非洲66种,大洋洲19种,南极洲4种。
已经在中国,美国,阿根廷,蒙古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葡萄牙,巴西,德国,南非,尼日尔,西班牙,摩洛哥,罗马尼亚,印度,马达加斯加,泰国,坦桑尼亚,埃及,巴基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奥地利,比利时,等52个国家或地区发现了恐龙。
恐龙大约出现在三叠纪的中晚期,侏罗纪和白垩纪非常繁盛,这个时期叫做中生代。恐龙是这个时期的地球“统治者”,因此,中生代又常常被称为“恐龙时代”或“爬行动物”时代。
由此可见,恐龙是一种爬行动物,而爬行动物又是脊椎动物家族中的一员。
恐龙分布的地域极其广泛,它的踪迹遍布世界各地,非洲、中国这些地方都曾是恐龙的故乡。我国非常有名的恐龙有马门溪龙、气龙、巨型山东龙、棘鼻青岛龙等等。
中生代的恐龙种类繁多,食肉恐龙、食草恐龙、杂食恐龙、四足行走的恐龙、两足行走的恐龙,应有尽有。当然,它们也有不少共同点,比如,它们都是卵生的,皮肤上披有鳞甲或骨板。
恐龙是脊索动物,一类生活在中生代的蜥形纲动物。
为方便研究,恐龙可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其中,非鸟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已于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而本词条主要介绍非鸟恐龙。
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部分非鸟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扩展资料: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在中国北方戈壁沙漠地区发现了乌拉特半爪龙、彭氏西域爪龙两种新的恐龙化石。这个发现有助于理解恐龙的进化过程。
新发现的两种恐龙属于阿尔瓦雷斯龙类。这类恐龙早期有3个指爪和较长的“抓握性”前肢,易于捕猎,后期却演化出短而粗壮的前肢和单爪,具有早期鸟类的特征。此前,它们的化石记录只包括约1.6亿年前的最原始类群和晚于9000万年前的进步类群。
新发现的两种恐龙正好处于中间过渡阶段,填补了进化过程中化石记录的空白。四肢的演化,使动物可以上天入地,向各个方向适应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种类,是生物进化重点研究的主题之一。
参考资料:人民网-恐龙研究,有追不完的谜
恐龙是蜥形纲史前动物。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扩展资料:
恐龙的生活习性:
1、觅食: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2、斗争: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龙等。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蜥形纲史前动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