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字

孔子的名字,第1张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孔子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孔子及少谈论神,拒绝讨论来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他是一位重视个人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哲学家,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 “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总和。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虽然当时的统治者没有采纳孔子的学说,然而在他死后,儒家成为显学。但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儒家学说遭到贬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他采用法家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以为这样就可以整齐学术,统一思想。然而,秦始皇的努力并不成功,在秦朝灭亡前夕,儒生们又开始宣讲儒家学说。西汉时期的汉武帝时代,儒家学说取得了独尊的地位。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中国科举制度,始于汉朝。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们对孔子礼教的理解程度。由于科举制度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所以由汉朝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孔子的四书五经中打转。知识分子穷一生精力从事研究他的学说,一生都跳不出这个圈子。大大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孔子名字叫子孔仲尼。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据《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的祖先是宋人,而宋国是商朝的封国,商的始祖叫契,相传有一年春分时分,契的母亲在郊外祈祝祷,忽然飞来一只燕子,她就无意中吞吃了燕卵怀孕生下契。

契长大后,辅佐舜帝有功,被舜封在商,因契是其母吞食燕卵而生的,所以舜就赐予契姓“子”,因此孔子就是姓“子”了。

商亡后,后代被周封在宋,宋王室的后代又各有氏,孔子的先世就以祖先孔父嘉的字“孔父”为氏,因此,确切地说,孔子应姓“子”、“孔”是氏。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名言

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真名叫:孔丘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扩展资料:

早年经历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已经十九岁了,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62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