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分布是什么?

中国人口分布是什么?,第1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最多,占比39.93%,比重继续上升。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人口占比下降。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

近代分布

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使中国各地的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人口逐渐稀少。中国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东南部地区,西半部人口稀疏分散。

2、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随地势增高人口渐少。中国人口分布除在水平方向上极不均衡外,在垂直方向上也呈现出平原区人口密集,由平原向周围的丘陵、高原和山地,随地势增高存在人口递减的规律。

3、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人口比重小,农业在全国人民的经济活动中仍然占据优势,这是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特征,也是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这种情况对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面貌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使中国各地的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人口逐渐稀少。中国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东南部地区,西半部人口稀疏分散。如果自黑龙江省边境的黑河市至云南省边境的瑞丽县城划一条直线,此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43%,人口却为全国的94.3%,而该线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57%,人口只有全国的5.7%。

2、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随地势增高人口渐少。中国人口分布除在水平方向上极不均衡外,在垂直方向上也呈现出平原区人口密集,由平原向周围的丘陵、高原和山地,随地势增高存在人口递减的规律。

3、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人口比重小,农业在全国人民的经济活动中仍然占据优势,这是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特征,也是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这种情况对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面貌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扩展资料

未来一个时期,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将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新形势,中国政府把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将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口分布

长期以来,亚洲一直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目前有大约42亿人居住在亚洲,占世界人口比例超过60%。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与印度,拥有全球37%的人口。

非洲是世界第二多人口的大洲,约有十亿人,占全世界人口15%;欧洲有7.33亿人,占世界人口11%;拉丁美洲约有6亿人,占世界人口9%;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北美洲有3.52亿人,占全世界5%人口;大洋洲人口最少,只有约3,500万人,占全世界人口0.5%。

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洲没有任何常住人口,仅有极少数在当地进行科学考察的科研与探险人员在南极科学考察站短期居住。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的表现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45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