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习俗有哪些?

腊八节的习俗有哪些?,第1张

由来: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

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

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风俗:

1、喝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2、吃腊八蒜

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的节日食俗。腊八蒜材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扩展资料: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两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

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八是一个多彩的节日,它既是春节的序幕,又是佛祖成道的纪念日。而它的形成,又与古代冬祭有关。

在古代,“腊”与“蜡”两字基本通用,指冬季祭神祭祖。因为这种祭祀在十二月举行,所以便称十二月为“腊月”或“蜡月”。自汉代开始,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即冬祭日)。自南北朝开始,改十二月初八为“腊日”,又称“腊八”或“腊八节”。从此,腊八节便在十二月初八这天固定下来。

腊八节的风俗,古代主要有两个。一是祭神祭祖,其中祭祀的神灵有先啬神、司啬神、农神、邮表畷神、猫虎神、坊神、水庸神和昆虫神八种。二是腊鼓驱疫,又叫“驱傩”,即驱逐疫鬼。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相公头及作金刚士以逐疫,沐浴转除罪障。”这些风俗,如今已基本不存。而腊八节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最重要风俗,就是喝腊八粥。

腊八粥又叫“防风粥”。因腊八正逢数九寒天,喝粥可以御寒,故有此名。通常的腊八粥,是用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白果、松子、胡萝卜等熬制而成。后来各地的用料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不但用料品种繁多,制作也更加精致。如清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就对北京地区的腊八粥作了如下描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这就比普通腊八粥讲究多了。还有的只选淡色的糯米、薏米仁、菱角米、鸡头米、莲子肉等原料煮粥,深色的杂豆一律不要,这样熬出来的粥雪白透明,质地精细。然后将粥放在盖碗或特制的粥盒里,再铺上蜜饯果脯、荔枝肉、桂圆肉、桃仁、松子、染红的瓜子仁和青红丝,还要摆出图案和花样,谓之“八宝粥”。

有文字记载的喝腊八粥习俗可以追溯到宋代。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说:“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十二月》亦云:“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岁晚节物》中更提到称作“腊药”的腊八粥:“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医家亦多合药剂,侑以虎头丹、八神、屠苏,贮以绛囊,馈遗大家,谓之‘腊药’。”这说明,在宋代,腊八粥的品种已十分丰富,喝腊八粥也已经在民间广泛流行。

明清以后,喝腊八粥之俗依旧长盛不衰。尤其可贵的是,其施舍、济贫的用意得到进一步加强。最初,施粥主要在佛寺中进行。寺僧为答谢信徒,救济贫苦百姓,常在腊八节这天煮粥施舍。后此风流传渐广,腊月初八这天,不但各寺院煮粥施舍,民间也争相效法,亲友间相互赠送腊八粥。诚如陆游诗中所言:“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至明清,朝廷及地方官府每到腊八节这天便开设粥厂,施粥救济贫民。如清雍正年间,腊八节这天,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大锅煮腊八粥,将粥分给众人食用。京城的各条主要街道上也都搭有粥棚,向穷人施粥。此外,这天皇帝向文武百官赐腊八粥,皇后也向嫔妃、宫女赐粥。从宫廷到民间,都把喝腊八粥和送腊八粥当成一件表达友情和关爱的盛事看待,腊八节施粥也成了救助穷人的慈善事业。

除喝腊八粥外,腊八节还有一些与腊八粥有关的习俗,也很有趣。

许多地方都有在早晨喝腊八粥的习俗,所以天不亮就要煮粥。俗谚:“谁家烟筒先冒烟,谁家高粱红透尖。”意谓腊八节这天谁家粥喝得早,谁家就能喜获丰收。也有的将腊八粥涂于墙壁、树木、门环等处,俗信可以攘除不祥,带来好运。还有的将腊八粥涂在果树上,据说可以使果树茂盛,多结果实,即“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将粥涂在妇人背上,俗信可以多生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34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