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傣族
关门节,是一个神圣而又隆重的节日。之所以叫关门节,顾名思义就是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外出的,因为这段时间是为佛教安居斋戒的日子,因此僧侣和信徒都要待在佛寺里净居休学。
对歌节,每年五月端阳这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汇集于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
泼水节,是傣族新年的代名词。这段时间,傣族人民都要举行最隆重的“赶摆”庆祝活动,各村各户穿新衣、杀猪宰牛、做米线等;而且每个村寨都要举行“沐佛”活动,这一活动结束后人们要用纯净水互相泼洒,表达祝福。
二、布朗族
布朗族大部分节日与傣族相似,“过新年”,“进洼”、“出洼”等,另外布朗族还有“赕帕”,这一天傣历一月十五,“赕坦”是傣历八月十五日。布朗族最特色的节日是年节、祭寨神、洗牛脚、关门节。
年节:布朗族用傣语叫“京比迈”,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节日,在年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红糖糯米粑粑。他们还要用芭蕉叶包成两份,各插上一对蜡条,两朵鲜花,关到家族长家中。其中一份装入家族长卧榻上方挂的家族神位内,作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献给家族。
布朗族的婚俗,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布朗族人特别喜欢吃酸性食品,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布朗族以大米为主食,布朗族人还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
三、彝族
火把节是彝族的隆重节日,除富宁县木央一带白倮人外,境内各地彝族均隆重庆祝,以至传至汉族。据彝族太阳历说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太阳在运行轨道上最正的一天,正午时太阳射到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把这天当作喜庆的日子。
四、侗族
春节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但各地的过节方式不一样。在北部侗乡的新晃、芷江、玉屏、锦屏一带侗族过春节与当地汉族差不多。南部地区凡建有萨坛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萨坛祭祀祖母神。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岁进,全家围在火塘边吃粥,叫年羹饭。
播种节,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花炮节,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五、壮族
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
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
六、土家族
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七、黎族
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
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八、苗族
苗族自由对歌,恋爱。
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
九、藏族
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
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
我国少数民族中有哪些风俗习惯非常有趣。中华大地富源辽阔,孕育了众多特色鲜明的民族。有许多少数民族有些他们有趣的风俗习惯,例如藏族的洗澡节、蒙古族的饮食习惯、壮族的对山歌等等。
一、藏族 洗澡节
在藏历的七月六日是藏族人的洗澡节藏语里叫做“嘎玛日吉”,这个节日至今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了。据说每年初秋之际,拉萨的东南部上空会出现一颗星星并且连续出现七天晚上,那个时候人们就在这七天里沐浴,他们相信在这期间星光照到的沐浴的水可以去除病邪,保障身体健康,甚至获得好运。按照藏文历书所记载洗澡节时的水
“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时不伤喉,八喝下不伤腹。”二、蒙古族 饮食习惯
蒙古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和我们非常的不同。因为他们的地域自然条件,他们日常饮食中奶食、肉食的比例比较大。蒙古族的奶制品美食就十分的多样,他们把奶食也叫做白食象征着纯洁、圣洁。他们有酸奶、奶酒、奶皮子、奶酪、奶酥、奶豆腐等等,而且除了牛奶外他们也会食用羊奶、鹿奶、马奶,简直就是奶制品爱好者的天堂。他们在用餐时也十分的豪放,他们会在招待贵客的时候会上一只整羊,并且先让客人将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割下一块肉以示尊敬。
三、壮族 三月三
三月三对于壮族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年轻的男女们会从聚集在某个山坡上互相对歌抒发爱意。一般由男方先开始,如果有看对眼的女方就回应。这样一来一往,情意渐生。最后如果进行顺利,女生就会把自己的绣球送给男生,男生也情投意合就回之以手帕、毛巾这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