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钩书法入门技巧

双钩书法入门技巧,第1张

双钩书法入门技巧如下:

1、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2、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练习毛笔字的时候坐姿和钢笔字的坐姿基本相同,要求坐端正,身体离桌面一拳左右,但是握笔姿势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也是有不同的书写工具决定的。有时候根据书写内容和纸张的需要,练习毛笔字的时候也会采取站姿。

3、在练写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如练写“、”时,要把、、人、等分别练好,然后后再写“连贯”,进行组合。

实际上这种技法就来于我们学习书法中的双钩填墨描红练习法,只不过是同法异徒而已。为便于描述,我姑且称其为画空心画吧。画空心字并不难,难的是之前对书法或者某种子的临摹功夫,只要我们对一种字体达到背临的功夫,画空心字就不难了。

比如“十”吧,我只要记住这字的点画形态,包括用笔与点画轮廓线的关系,以及点画位置比例关系,只要我们能够像照相机那样将其记忆下来,就可以完成画空心字了,并不神秘。

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具备较好的书法背临功夫,还有就是要进行一定时间的画空心字的训练,熟能生巧。对书法临摹高手来说,这不是什么高难度动作。

“双钩书法”,是指以笔单线直接写出某种书体的空心字。此法源于唐代,当时,由于没有印刷技术,人们为了能使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就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空心字,然后再填上黑墨,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后来这种摹写方式成为了人们学习书法的一种方法,并发展成为我国璀璨的书法艺术宝“双钩”乃书法术语也。法书摹勒上石,沿其笔画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之为“双钩”。

单钩:

单钩是书法术语,是指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书法术语。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因只以一食指主钩,故称“单钩”。与“双钩”相对。

唐代韩方明称:“若篆书,则可多用单钩,取其圆直有准。”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亦称:“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即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不可意。”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称:“单钩者食指、中指参差不齐,食指钩向大指,中指钩向名指,此是单钩,”世传北宋苏轼作书用此法,微偃其笔。

双钩:

双钩书法之“五指法”(双苞) 双钩,也叫“双苞”,是执笔的一种方法。唐代书法家韩方明在《授笔要说》中说:“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指,其要实指虚掌,钩压平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以。”

其方法是,大指向外压着,食、中两指向内钩着,无名指向外揭着,小指帖在无名指下面,帮同送着,五指都派好了用场。“五指法”也属“双钩”的一种。双钩书法的起源和简介所谓“双钩书法”,是指以笔单线直接写出某种书体的空心字。

此法源于唐代,当时,由于没有印刷技术,人们为了能使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就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空心字,然后再填上黑墨,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后来这种摹写方式成为了人们学习书法的一种方法,并发展成为我国璀璨的书法艺术宝“双钩”乃书法术语也。

法书摹勒上石,沿其笔画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之为“双钩”。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宋代大诗人陆放翁曾有“妙墨双钩帖”之佳句称颂“双钩”之神韵。

扩展资料

书法起源时间: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贾湖遗址文化已出现了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距今8000—9000年,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卜辞4000多年,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书法的类型: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263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