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十大名将

咸鸭蛋保质期2023-02-12  29

1、李靖。李靖,字药师,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本是隋朝将领,之后投效唐朝。

李靖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李靖出将入相,还曾著有多部兵书,可惜都已经失传。他因功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谥曰景武,陪葬昭陵。

李靖的战功不仅在生前获得肯定,在死后也大获殊荣。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李靖名列第八。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设置武庙,李靖被列入“武庙十哲”。

2、李勣(jì)。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勣早年跟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

作为与李靖并称的名将,基本上李靖享受到的待遇李勣都有,只不过因为孙子反对武则天,这才导致他死后家族被灭。

3、李孝恭 。李孝恭,唐朝宗室和名将。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在唐朝建立后被封为赵郡王。

李孝恭曾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之后又率军攻打辅公祏,也立下大功。李世民即位后,改封李孝恭为河间郡王。

李孝恭年仅五十岁就暴病身亡,谥元,陪葬献陵,配享高祖庙庭,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位。

4、苏定方。苏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唐朝杰出军事家,封邢国公,谥庄。

苏定方自幼勇猛,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时,他前往投奔窦建德,屡建战功。后来窦建德的起义军被唐朝击败,苏定方转而为唐朝效力,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决战中立下大功。

唐高宗时期,苏定方深受皇帝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先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可谓前所未有。

5、裴行俭。

裴行俭,字守约,唐朝名将、政治家、书法家,谥号"献"。

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从小学的是文而不是武,后来还凭借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到名将苏定方的传授,从此走上武将之路。

裴行俭的知名度没有上面几位高,主要是因为他打的仗没经过太多的渲染。裴行俭曾任安西都护,镇守西域,在他的威名之下,各国纷纷前往归附。

之后裴行俭出任吏部侍郎,还开创了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等法,对后世选才授官的制度颇有影响。当了十几年文官,裴行俭又被调去防御吐蕃,接着征讨叛乱的西突厥、平定东突厥残部,以功身兼文武两职。

6、薛仁贵 。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朝名将,封平阳郡公。

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疆场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

7、王忠嗣 。

王忠嗣,初名训,其父王海宾是唐朝大将,在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在吐蕃松州保卫战中战死,唐玄宗就将王忠嗣收为养子,赐名忠嗣,接入宫中抚养。

王忠嗣不忘父仇,刻苦学习兵法,进步连唐玄宗感到吃惊。后来王忠嗣被派往军中历练,在玉川战役中,他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正好遭遇吐蕃赞普在阅兵,一战之下,斩敌数千,赞普仓皇逃走。

之后的数十年里,王忠嗣镇守在唐朝的各方边境,北伐契丹、奚、突厥等,接着又转到抗击吐蕃的最前线,大败吐蕃,解除了其对河西的威胁。

至天宝六年(747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掌控万里边疆,手握天下劲兵重镇,如果他有异心,唐朝分分钟颠覆,不过他对唐玄宗非常忠心,没反。可唐玄宗昏了头,将他一贬再贬,最终忧愤而死。

8、郭子仪。

郭子仪,唐朝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是科班出身的武将,早年参加武举进入军队,但一直默默无闻,累计多年战功才到九原太守。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不幸,却是郭子仪的大幸。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担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了河北和河东等地,官位飙升。

郭子仪此后几次被解除兵权,但唐朝一有危险,立刻就找他出来救火,郭子仪也义不容辞,立马出山,数次挽救唐朝于危难之中。

郭子仪功勋盖世,但却很难得的没有走上鸟尽弓藏的道路,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个人的小心。

9、李光弼。

李光弼,契丹族。在郭子仪的推荐下出任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虽然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平定安史之乱的战功来说,李光弼反而要胜过郭子仪一些。

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因功进封临淮王。

10、李晟。

李晟,字良器,唐朝宰相、军事家。

李晟开始只是为边镇的一个副将,但却以战功升迁到开府仪同三司,获封合川郡王。李晟曾率军平定唐朝内部的多场叛乱,如泾原兵变、朱泚之乱,改封西平郡王,是唐朝后期朝廷的挽救者。

李孝恭、李靖、李勣、阿史那社尔、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李晟、韦皋、李李愬等

一、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不久改为山南招尉大使,负责经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俘获朱粲。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总管,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武德三年(620年),封赵郡王。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李靖为副将,灭萧铣,受封荆州大总管,成功招抚岭南诸州。

武德六年(623年),又率军攻打辅公祏,用一年时间将江南平定,因功拜扬州大都督,之后因被人告发谋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又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武德九年(626年),赐实封一千二百户。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贞观初,任礼部尚书,以功封河间郡王,好游宴,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

二、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赐谥“景武”,陪葬昭陵。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今多已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三、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   ,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四、阿史那·社尔

阿史那·社尔(604年-655年),唐初名将,突厥王族,处罗可汗次子。社尔原是东突厥拓设,设牙旗于漠北,统帅铁勒、薛延陀等部族,后被薛延陀击败,率部西迁,并趁西突厥内乱,夺取其近半国土,自称都布可汗,但后来又被薛延陀击败,只得逃奔高昌国。

贞观九年(635年),社尔率部投奔唐朝,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尚衡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此后,社尔随侯君集平高昌,封毕国公,又先后征讨高句丽、薛延陀的战争,屡立军功。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社尔任昆丘道大总管,率领铁勒、突厥部众十万人击败龟兹,并迫使于阗国王臣服。后升任右卫大将军,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655年),社尔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谥曰元,陪葬昭陵。

五、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   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  ,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参考资料:李孝恭—百度百科         李靖—百度百科  李勣—百度百科

    阿史那·社尔—百度百科             薛仁贵—百度百科

唐朝时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将:

一、李靖

李靖字药师,隋末唐初将领。著有多部兵书,但大多已经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北宋时列入《武经七书》。李靖是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原来是隋朝将领,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后,入李世民幕府,为唐朝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萧铣政权,平定了辅公祏的反叛。贞观三年,率领大军灭亡东突厥,被封为代国公,贞观九年,率领大军征讨吐谷浑,后来改封为卫国公,649年病逝,谥号景武。

二、李勣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唐朝初期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669年去世,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勣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

三、王忠嗣

王忠嗣初名王训,唐朝时期著名将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被唐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730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738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天宝元年,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两王子阵亡,吐谷浑降唐。最后因为宰相李林甫诬陷,被唐玄宗贬为汉阳太守,一年后抑郁而终。宝应元年,追封为兵部尚书。

四、苏定方

苏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唐朝杰出的军事家。隋朝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义军,乱世中屡建战功。贞观初年归李唐,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役中,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为大唐帝国立下不世之功。先后迁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乾封二年去世,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庄。

五、郭子仪

郭子仪,唐代政治家、军事家。早年参加武举入仕,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部讨伐安禄山,收复多处失地,至德二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曾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后来史思明又攻陷洛阳,吐蕃也入侵,郭子仪再次重掌兵权。唐代宗即位后,宦官程元振多次离间诬陷,使得郭子仪被罢免副元帅之职。广德元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仆固怀恩游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建中二年,郭子仪去世。德宗废朝五日,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六、李晟

李晟字良器,唐朝宰相、军事家。出身军伍世家,十八岁便投身军旅,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后又以败吐蕃之功,封合川郡王,入朝为神策都将。784年,李晟率军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改封西平郡王。793年,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七、李光弼

李光弼,契丹族,唐朝时期著名将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762年,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晚年为程元振、鱼朝恩所谗,病死徐州。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

八、裴行俭

裴行俭,唐朝时期著名将领,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裴行俭善于识拔人才,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665年,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归附。679年,西突厥的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当时裴行俭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途经西州时,募得万骑,以计俘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同年,率军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乱。681年,以反间计逼伏念执温傅来降,余众悉平。永淳元年病逝,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宪。

九、韦皋

韦皋字城武,唐朝时期著名将领。为韦元礼七世孙、韦贲之子。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总共击破吐蕃军队的总数是四十八万,擒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一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和韦皋同一时代的武将几乎无人能出其右。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累加至中书令、检校太尉,封南康郡王。805年,韦皋去世,辍朝五日,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十、张议潮

张议潮,唐朝时期民族英雄、名将,工部尚书张谦逸之子。张议潮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盘踞河西地区的吐蕃,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开拓疆土四千余里。公元867年,入朝为官,敕封河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金吾卫大将军。公元872年,卒于长安,追赠太保。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422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