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第1张

以小见大法,亦称小中见大法,或称小题大作法。即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运用以小见大法作文,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所选小事物、小片断、小镜头和生活细节,必须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题的;

二是要挖掘出小中的大,认真思索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扩展资料

以小见大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小事物以揭示重大主题。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写的只是一个捕蛇人有关捕蛇情况的谈话,是平凡的生活小事,但却深刻地揭示了“苛政猛于虎”的重大主题。

二是借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刻画典型形象。如茹志鹃的《百合花》(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文章刻画新媳妇这个典型形象,没有把她置于血与火的战场上去刻画,而是把她放在战场的后方,写了有关她的几个行动细节:为牺牲的小战士缝补肩上的破洞。这些细小的行动,作为人物性格的闪光点,强有力地展示了人物宽广而美好的心灵。

在作文中,以小见大是艺术处理的独到功夫,是把内容宽泛的题目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小场面等去表现,抑或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大主题,从而使读者能借“咫尺”而见“千里”。如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以小见大的作文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大中取小,以小取胜

“大中取小”就是对于大的、宽泛的文题,“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文题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表现的舞台,这样就能在6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切合题意、立意鲜明、内容充实的文章。以小取胜,指所选取的小材料,一定要能反映重大的或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如某市中考作文要求以“最需要”为话题作文,一位考生拟题为“鸟窝,是我最需要的”,写村中的一片树林被砍伐,鸟儿失去了窝,自己由于不见鸟飞,不闻鸟鸣,而产生了孤寂、异样的感受,结尾点明“环保,在乡村同样迫切”这一主题。选择小小的鸟窝作为切入点,小中见大,以小取胜。

二、处处铺垫,层层衬托

小事好比珍珠,放在玉盘里才能显其光辉,这玉盘就是铺垫衬托。写作高手往往会在铺垫衬托上做文章。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文中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是主体所在,但之前却做了层层铺垫,先写了父子奔丧回家料理祖母的后事,又写父亲送子到浦口车站同挑夫讲价钱,叮嘱茶房,等等,设下“玉盘”,最关键时刻才摆出“珍珠”,让它大放异彩。学生佳作《从那时起,我长大了》一文成功运用了衬托法。作者先写“我”怨恨父亲,顶撞父亲,伤了父亲的心,后写见父亲忍着腰痛提水,自己主动接过水桶,这时父亲眼里闪出了泪花。两个情节相得益彰,突出了孩子对大人的理解、体贴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前面的反面衬托,后面的内容显然无法打动人。由此可见,写小事时运用铺垫、衬托的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巧绘细节,凸显神韵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细致、具体地描绘。在写人叙事中,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可以把人物、事件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让人看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林风谦的《一生走不出您浓浓的爱》,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6岁时,邻居王伯杀了头猪,送来半斤肉。当时,吃饭不点灯,昏暗中母亲误吃了一块肉,随即又吐出来,放到我的'碗中。

这一细节就极其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爱子的深情,可见,选取那些打动自己心灵的细小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德风貌,折射出时代的特征。

四、侧面出击,以奇制胜

攻城掠寨,正面进攻往往难以制胜,而从侧面迂回,找准敌方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重重一击,倒能出奇制胜。这种方法用在作文的选材上,同样有效。考场作文篇幅有限,无论写人记事还是论述问题, “面面俱到,结果是一面都不到”。

因此,选材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是选取自己最熟悉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断,深入开掘,集中笔墨,着力描述,这样往往能事半功倍,创造奇迹。又因为人们常常着重正面,轻视侧面,故而从侧面入手往往能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例如,600字的短文《小站歌声》,主题是歌颂山村教师对孩子深沉的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但作者没有正面写她如何扎根山村、如何在艰苦的环境里任教、如何关爱孩子,只写了孩子们到小站送老师回城“结婚”的感人场面,结尾点明老师是患了血癌,进城治病了。这样,一个全身心热爱孩子的山村女教师的崇高形象,便在人们面前耸立起来了。笔墨如此简洁,感染力如此巨大,得益于从侧面选材。

导语:以小见大表现手法,各位可以进一步了解。下面是我整理的以小见大表现手法作用,供各位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以小见大表现手法作用2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以小见大”表现手法详析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有时候,一片树叶有时能触动人的心弦,一声虫鸣有时足以让人吃惊。平凡的事物,只要视角独特,立意高远,就给能读者以新奇回味,就能表现出宏旨精义。

“以小见大”是散文写作采用的一种方法,即抓住看似平凡细小的事情,以此体现较大的主题,或者揭示较深的生活哲理。尤其对于记叙性散文,这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那么,以小见大,主要由以下几种:

一、以小事见大

这篇文章取材于生活小事——买橘子:“我买的每一个橘子都带梗带叶。而且,我又专爱挑叶子极多的那种来买”,而公公买的却是光秃秃的一点枝叶都没有的那一种。“我”比较看重橘子的观赏价值,而公公看重的是橘子的食用价值。“我”没有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公公,而是在说明自己选择连枝带叶的橘子的理由后,又入情入理地分析了公公选择光秃秃的橘子的心理原因。他选没有梗叶的橘子买,是因为梗叶这些东西占重量,买三斤带梗叶的橘子等于少买了一个橘子,划不来。公公这样做、这样想,自有其道理。因为“公公那一代却是从贫穷边缘挣扎出来的,对他来说,如果避开枝叶就可以为家人争取到多一枚的橘子,实在是开心之极的事。他把这‘买橘秘笈’传授给我,其实是好意地示我以持家之道。公公平日待人其实很宽厚,他在小处抠省,也无非是守着传统的`节俭美德”。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没有把自己买的非常满意的橘子拿出来给公公看,而是“悄悄地把自己买的带叶梗的橘子拎进了自己的卧房”。

“我”的举动,“我”的宽容,来自善解人意,然而善解人意则是由于“我”善于换位思考。正如“我”所言,“我对他也对”,真理往往不止一个。这就生发出一个“大”的意旨:为人应善解人意,换位思考,应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气度,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

二、以小物见大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评价屈原的《离骚》“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意思是,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旨趣却是极大的。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五段写园中蜂儿、蚂蚁、瓢虫、蝉等小昆虫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动着,正是这些小动物向人们展现出缤纷的生命世界,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这使“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最终,“我”从这些小生灵身上找到了答案:虽然残疾,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而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进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

以上例子,作者能由一个小小的物,写到人和人生,写到对生命的感悟,真可谓物小而旨大。

三、以小人物见大

这里的“小人物”是指在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以小人物见大,即以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为叙写对象,通过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闪光的性格层面,彰显其伟大的人格,折射出底层人民的光芒,喻人以大道理,动人以大感情,从而起到激励、感化读者的大作用。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 中的靴匠格斯拉,“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他虽然很穷困,但他恪守职业道德,他一生中只做一件事,就是制作靴子。他用最好的皮革,不惜时间,不让别人插手,废寝忘食,不预收工钱,“经常断炊”。他把做靴子这件事做到善尽美,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他认为他是最懂得靴子的人,可是顾客要的是时髦,这些最终导致他生意下滑,直到饿死。他身上表现出了底层劳动者的诚实敬业和高尚的劳动道德。作者通过这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揭示出了深刻的大主题: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了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了靴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作者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四、以小细节见大

细节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的具体描绘,或是对情节发展中某一细微过程的形象展示。“写一个人物,就要仔细描写出这个人物的形象、性格、精神状态……这一切,都必须用细节来显示。”(夏衍《给一位青年作者的信》)写作比较短小的文章,一个细节就能成为一篇文章的主干;一个精彩的细节,也能成为揭示文章主题的关键。

巴尔扎克曾说过,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小事、小物、小人物、小细节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文章来。这正如宗白华在他的《美学散步》中写到的那样:“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103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