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出家人

什么是出家人,第1张

指离开家庭生活在寺.庙,有着严格戒规的人,如僧、道、尼等。

《诗人主客图·清奇雅正主》引 唐 卫准 逸句:“何必剃头为弟.子,无家便是出家人。”

宋 陆游 《杂题》诗:“三生元是出家人,一念差来堕荐绅。”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四回:“我想 公孙胜 先生是个出家人,必是山间林下村落中住,不在城里。”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急得暴躁如雷,大声叫道:‘出家人清净无为,红尘不染,为何殿内锁着个妇女在内?’”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你出家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茅盾 《赛会》:“庙里的老道.士又问我讨井水钱,说我吃到他们出家人身上。”

“出家”为梵文的意译,也译作“林居者”,音译“波咻尔野”,指离家到寺院做僧尼。原来是印度婆罗门的一种遁世制度,后为佛教沿用。 一个世俗之人一旦出了家,就不能用在家的姓氏(俗姓)及名字(俗名),只单用一个法名,表示他“出家”成为佛门之人了。唐僧原姓陈,乳名江流;长到十八岁后,金山寺长老便叫他削发修行,取名玄奘。被玉帝贬入流沙河的卷帘大将皈依观世音后,被后者指沙为姓,唤作沙悟净。调戏嫦娥的天篷元帅误投母猪胎后,观世音也指身为姓,唤他做猪悟能。 此外,道教全真道的道士离家观居,也称“出家”。天主教修道里的修士和修女,也同样是出家的。 做和尚、尼姑为什么一定要出家?从佛教看来,世俗的生活是种种烦恼产生的因素,家族、家庭更是把个人与世俗生活相联系的最重要的纽带,舍弃家庭就是为了去掉累赘,摆脱烦恼,做到心灵清净,好把整个身心奉献给信仰。所以,出家是信仰佛教最彻底的一种表现。正是如此,出家人就须得遵守佛门戒律,处处约束自己,这样才能达到出家学道的目的。 此外,大乘佛教信徒中有一种不必出家的人,他们过着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这种在家的佛教徒就是“居士”,意谓居家修行之士。例如大诗人王维、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都是有名的居士,他们有的还在《五灯会元》中被立了传。不过,有的和尚、尼姑见了到寺庙参观的人,也会称他们为居士,那不过是表示礼貌、客气而已。 出家以后,如果改变主意,又想过俗人的生活,即可以走出寺庙,回家过他的老日子。这叫做还俗,是恢复做世俗之人的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09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