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雪原理和条件

人工增雪原理和条件,第1张

一、人造雪的技术原理:

在天然条件下,自然雪来自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当大气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水蒸气就会凝结成云,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小冰晶飘浮在空中,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合并而增大成为雪花。

自然条件下从雪晶形成到落地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而人工造雪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制造晶核、促进雪晶成长的全过程。

二、人工增雪的条件:

1、人工造雪需要在冬季夜晚低温环境中进行,满足一定的天气条件是顺利造雪的前提。如果温度不能达到零下2℃及以下,是很难造出雪的。

2、除了温度之外,造雪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湿度要求。仿真雪使用场景中的环境湿度非常重要,理想空气湿度为60%-65%。雾霾天气空气湿度大,不适宜造雪,良好的空气质量也是人工造雪需满足的一项条件。

人造雪与天然雪的差别

1、在形状上

自然雪多呈六角形。与自然雪相比,无论哪种形式的造雪设备,造出来的雪的形状都无法与其形状相似,无法达到六角形的形状。

2、从密度上看

自然雪花密度约为328公斤/立方,而人造雪密度约为856公斤/立方。人造雪的密度更大。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同体积人造雪比自然雪融化得慢。

3、从摩擦系数上看

人造雪结晶普遍较小,容易压瓷,摩擦系数小,经过造雪机反复碾压,会感觉比较硬,随着气温的变化,更容易结冰。

而天然的雪较为复杂,和不同地区的湿度、温度都有关系。比如日本的雪:湿度大、粘性高、摩擦力大;新疆阿勒泰的雪:湿度小、摩擦力小、不易结块。

4、从晶体结构上看

自然雪一旦失去其晶体结构就会变成球形,也就不再能被塑造成形。但是人造雪易于在较长时间内保证雪的质量不变,且比自然雪更适于抵抗升华及来自光源和热量的影响。将人造雪覆盖在已经失去晶体结构的雪体的表面可以重新激发其晶体结构,从而使雪恢复生命力。

1、人工增雪主要为了缓解旱情,抑制病虫、虫卵的越冬基数,对农作物起到保暖作用。

2、人工增雪的难度是很大的,对天气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充足的水汽;其次,要通过雷达卫星等高科技手段跟踪监测云层,云层过厚、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工降雨作业;还需要空军管理部门的批准,因为人工增雪作业发射出的火箭弹和高炮威力巨大,假如发射上空正巧有飞机经过,极易引发事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398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