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制度是什么?

淮山2023-02-12  27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主体。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具有不同性质和任务的学校为主体而形成的体系,这个体系通过教育行政机构来制定学历与学位相关规范与标准,并且统筹、规划、监督、落实统一的教育政策,使得求学者能够在统一的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中,整体达到国家要求的一定水平。

从而在各级学校之间升学和转换。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是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系统实施的,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

学校教育制度类别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可以分为单轨学制、双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

一、双轨制

双轨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学校体系基本上是由两个不同的学校系统构成的,其中一个系统是面向统治阶级的,另一个系统是面向平民大众的,它们在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入学资格上都有显著的不同,两者在制度上分立并存、互不关联。

二、单轨制

单轨制是相对于双轨学制而言的。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的结构——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

三、分支制

分支学制:现代学制是由两种结构所构成的,一种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另一种是横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前者叫作双轨学制,后者叫作单轨学制。双轨学制以西欧各国为代表,单轨学制以美为为代表。介于上述两种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叫作分支学制。

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基本为四等七级,直系旁系齐全,相互沟通衔接。

四等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七级是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支系旁系齐全、相互沟通衔接是指我国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系统完善,不仅构成纵向升迁系列,而且三种教育亦可横向沟通。近十年来,形成了公办、民办、公立民办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应试教育(又称填鸭式教育)。

1、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于考试成绩,背诵与解题的教育制度,与素质教育不是相对应的两个概念。

2、这种教育制度在中世纪和近代的东亚和欧洲都是唯一通行的教育制度,可以透过师傅带领和严格培训,大量培育技术性人才,但欧美国家在资本主义改革下,开创性通才需求大增之后逐渐改行“素质教育”,而东亚国家则仍然坚持应试体制。

3、中国应试教育制度的起源:

中国的高考制度恢复后,许多人认为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应试教育的风气。

扩展资料:

1、应试教育的积极影响:

(1)开启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

(2)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3)可以全面接受基础知识的学习。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2)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

(3)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要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

(5)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一般说来,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应试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非水火不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396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