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面年羹尧被降级成了杭州将军,这个官职在清朝有多大?

张学成2023-02-11  26

雍正三年(1725年)4月,权势滔天的年羹尧大将军被雍正皇帝解除了川陕总督的官职,并且还收缴了他手中的抚远大将军印,改任他为杭州将军。

在说明杭州将军这个官职的权力有多大前,我们先说下年羹尧的经历,以及他与雍正的关系。

年羹尧祖上在明朝的时候曾担任过指挥使得官职,明朝灭亡后,他们就沦为了奴隶,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忍辱负重,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清朝的科举考试中获得了名次,并且从奴隶的身份晋升为了包衣。

包衣人是专门为清朝的皇帝和王公贵族服务的汉人奴仆,虽然他们在清朝皇室中的身份是奴仆,但是在社会上,包衣的身份和其他的八旗人是平等的。

年羹尧因为出生在包衣之家,所以一出生就是专门为清朝皇室服务的奴仆,而他们家的主子就是雍正,年羹尧在还没有做官的时候就与雍正是主仆关系,所以雍正也一直将年羹尧当成自己人看待的。

年羹尧在康熙年间也是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康熙皇帝驾崩后,新登基的雍正皇帝命令年羹尧与抚远大将军延信共同执掌军务。

虽说是共同执掌军务,因为年羹尧与雍正皇帝的关系更密切,而且雍正还特地下了圣旨,命令川陕、云南等地的军政大臣都要听从年羹尧的调度,这就让年羹尧实际上成为了西部地区的掌权人。

后来因为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就将任抚远大将军这个官职授予了年羹尧,这个官职在清朝是一个临时的官职,只有发生战事的时候才会设置这个官职,所以说这个官职是没有品级的,但是可以统辖当地的所有军政大权。

年羹尧因为在西部平定叛乱有功,所以让雍正更加地倚重他了,还给年羹尧封了个一等 公爵位,此时的年羹尧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了,如果他懂得收敛一点的话,也就不会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了。

年羹尧仗着自己有军功和雍正皇帝的撑腰,开始在官场上排除异己,并且还收受那些溜须拍马的人贿赂,再加上他在雍正二年十月进京陛见的时候,前来迎接他的王公大臣向他问候,他坐在马上面看都不看人家一眼,最终让雍正皇帝对他产生了厌恶。

雍正三年(1725年)4月,年羹尧被罢免了川陕总督职,大将军印也被收缴了,雍正皇帝将他临时安排去了浙江任杭州将军,为什么说是临时呢?

因为此时雍正还在收集年羹尧的罪状,在五个月后就将他的杭州将军之职也撤了,至于年羹尧后面的结局就不说了,重点还是说下年羹尧被调任的杭州将军这个官职有多大。

杭州将军这个官职是在顺治二年(1645年)设立的,当时在全国一共设立了14个这样的官职,这个官职在乾隆皇帝改为从一品前是正一品的官职,专门负责驻地内八旗军的统领。

这14个将军的职位又分为内地将军和边疆将军,内地将军只负责驻地内的军事管理,而边疆将军除了管理军事外,还可以管理民政。

杭州将军在清朝时属于内地将军,所以当时年羹尧就是管理浙江地区八旗军的正一品官职。

欢迎关注:影评空间!

《雍正王朝》演绎了众多人物跌宕起伏的一生,其中年羹尧由一个包衣奴才到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再到后来被贬成为守门小兵的戏剧性人生让观众唏嘘不已。

年羹尧战功显赫,尤其在平定西北战乱以后更是地位空前。

杀伐决断,手段残忍,依靠雷厉风行的强硬作风,他牢牢的掌握着雍正王朝大部分的兵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体验让出身时包衣奴才的他飘上了天。

因骄纵过盛,年羹尧触犯了雍正皇帝的天威。雍正在百官连续不断的弹劾之下,终于决定铲除年羹尧。

红极一时则万人朝拜,连续被贬却无人问津 。

年羹尧在体会人生冷暖之后,一根白绫悬在杭州城门下,结束了一生。

观众很好奇,年羹尧不是不知道雍正的意图,为何还在连续被贬的过程中要超规模翻牌子、吃鲜猪肉、享用白菜心呢?

出身越是低贱的人一旦取得超越平常的成功,就容易掌握不住人生的方向。

太平天国洪秀全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取得阶段性成就之后,就开始享受皇帝待遇,不专心朝政,最终走向悲剧;

闯王李自成在推翻大明王朝之后,奸淫虏虐,纵容手下,仅仅当了42天皇帝就被赶出北京城;

再看年羹尧,从身名显赫的大将军到杭州城下一守门将,在此连续被降级的过程中,他还是不忘带着他的“后宫”翻牌子,选择美女夜间侍寝,这种待遇只有皇上才能拥有,而年羹尧却在被警告之后仍毫不节制;

吃的猪肉也要是从被生生打死的猪身上割下来的才觉新鲜,如果是杀死的猪还不行;

吃的白菜要从千里之外的青海远运而来,菜叶全部扔掉,一个白菜剥下来只吃中间的菜心;

见到比他官职高的官员不下跪,穿起御赐黄马褂摆威风……

聪慧的年羹尧,在经历权力极度膨胀的一段大将军经历后,在现世的种种规则之下根本刹不住车,不是他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犯天威,而是他在用所剩不多的生命在苟延残喘。

这种在走向人生终点之前的过度消耗,其实正好体现了年羹尧人性悲剧的一面。

一来,他从地位低贱的包衣奴才,借助雍正皇帝这颗大树扶摇直上,官越做越大,地位越来越高。

成功来的太容易就忽略了自身的重量,往往容易掉进自我陶醉的陷阱里无法自拔。

雍正称赞他是大清朝的功臣与恩人,他就真的自以为是,骄纵妄为,不知收敛。

二来,他知道了自己最终命运的走向,也知道他的一举一动被雍正监视。

年羹尧通过超规的生活享受,在对雍正表达一种力所能及的反抗。

跟了几十年的主子,哪会不明白他所思所想,越是被打压,就越要反抗,只有这样,雍正才会见他,再续主仆情谊,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兔死狗烹、急流勇退的道理,年羹尧也明白,但往往是他与雍正之间几十年的主仆情谊蒙蔽了他的双眼。

为雍正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年羹尧,觉得自己是汉人之中权侵朝野的一个例外,在处理君臣关系中也会是那个例外。

触犯君权的他怎么会躲得过呢?

在李卫宣布圣谕赐死年羹尧的时候,他才明白,几十年的主仆情谊至此到了终点,他扔下雍正送给他的那串念珠,笑中带泪的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end-

欢迎转发!

这是关于影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问题,因为邬思道属于虚构的历史人物,起码《清史稿》中寻不见其人。

这个问题涉及到三人,邬思道、雍正和年羹尧,却问邬思道为何不救年羹尧?所以就先要看看雍正和年羹尧,才能搞明白。

雍正,在《雍正王朝》中,主要的特征是勤奋,刚正,权力欲极强。

年羹尧,在《雍正王朝》中,主要的特征是有才能,喜欢投机——比如在夺嫡之争时,他明明是雍正的人,却曾想跟八爷靠近。这说明年羹尧的权力欲也极强。

因此雍正跟年羹尧的主要矛盾,不是因年羹尧太嚣张,而是雍正感到驾驭不住了。例子是十三爷,比年羹尧权力还大,但雍正却没啥反应。因为雍正深知十三爷是自己的铁杆,干啥都以皇权利益为先。

可年羹尧的表现却不是如此,再加上手握重兵,对雍正构成了极大威胁,自然雍正就要拆除掉,年羹尧这枚不知何时就要炸响的“雷”了。

明白了雍正和年羹尧的矛盾根由,咱再分析邬思道。

首先,邬思道是一位知识分子,也曾壮怀激烈,奈何有残疾,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因而这才心甘情愿为雍正出谋划策,实则是借雍正实现他自己的平生夙愿。

所以这就证明了,他跟雍正的目标是一致的,他必须要巩固雍正的权力,不容外人亵渎。所以邬思道不救年羹尧的第一个理由就是,两人之间也存在根本矛盾,还是不可调和的

其次,邬思道虽权谋术惊人,但底子却是儒家底子,讲究仁爱,尊卑有序。不然为何邬思道拒绝年羹尧的妹妹的美意?以至于说出了:你终究是雍正的人。潜台词是,我不配拥有。

所以,邬思道是反对滥杀无辜和奢侈无度的。因为这属于损害“民力和民心”。再看年羹尧,他这两种事做得都很多。前期,因雍正需要年羹尧的才华,故而邬思道也明白,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任由年羹尧“飞上天”。

可当雍正决定除掉年羹尧时,也就意味着其失去了价值了。所以第二个理由就是:邬思道本来就看不上年羹尧,嫌他残暴奢侈,为何要救?没趁机落井下石,邬思道就算是手下留情了。

其三,邬思道从雍正执意除掉年羹尧的态度中,察觉到了“风向变了”。即,雍正杀年羹尧,意味着雍正的地位已经不再受任何人威胁。因而他才敢向身边人开刀。否则若八爷党依旧猖狂,雍正敢杀年羹尧吗?

邬思道嗅出“风向改变”,意识到了自己的作用也下降的厉害,甚至长此以往,极有可能连自己都保不住了。所以第三个理由是:在这种微妙关头,邬思道需要明哲保身。岂能再去逆龙鳞,救年羹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354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