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佛珠和汉式佛珠有什么区别?能随便佩戴?

中化道达尔2023-02-11  27

佛珠大家都不陌生,现代有越来越喜欢和佩戴佛珠,市面上佛珠的种类很多,材质也有不同。最常见的佛珠分为藏式和汉式两种,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藏式与汉式佛珠的不同

先主藏式佛珠,上面会有牛皮绳,钥匙,铜片,蜜蜡,甚至还有几块贝壳。藏族人对念珠十分的重视,他们认为万物之灵,祈愿都拴在这小小的佛珠上,会为自己带来好运。

而汉式的佛珠种类也是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普提子,玉石,玛瑙等等做的,话说佛祖菩提树下顿悟成佛。菩提梵语觉悟。菩提子佛珠也就成了佛家法具。汉式佛珠不同粒串成的佛珠也代表不同的宗教。最常见的18粒代表禅宗,36粒代表净土宗等等。

二、佛珠戴法大的讲究,不可以乱戴

佛珠是佛家的圣物,不可以乱戴,戴左戴右也都很有讲究。比如不要戴佛珠去不洁净的地方(比如:卫生间,如果去的话,请取下来放在衣物口袋中);佩载时不要吸烟,喝酒,或吃葱蒜类及肉腥类的食物;不能放在裤子口袋更不可以放在屁股后的口袋中;夫妻同床不可以佩戴,也不可以放在床头上;佩戴时更不可以让其他人随意触摸。至于戴哪个手,一般我们右手要活动,所以通常戴左手,戴右手一般是辟邪,祛除不好的信息。所以佛珠不可以乱戴。

无论是哪种佛珠,藏式佛珠还是汉式佛珠虽然形状有不同,但大家都是同一个心愿:希望日子越来越好,祖国昌盛富强。无论是哪个民族,我们的血脉都是一体的,我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只要双手合十祈祷,只要坚定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一定会实现。

藏族文化随着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藏式文玩也收到更多人的喜爱,但是玩藏式文玩的人很多,真正了解的却不多。我搜集了很久的资料去其糟粕,编为下文,略为枯燥,相邀各位来看,文中不准确的地方也请各位指出。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佛珠的质料不胜枚举,在使用佛珠时,不要过分地计较它的构造、颗数和质料才好。只要能做到“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也就可以早证菩提、成就涅盘了。

在佛教中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

“七宝”指七种珍宝引,又称七珍。

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佛教七宝是指砗磲、蓝砂石、绿松石、黄玛瑙、青金石、南红玛瑙、红珊瑚。

但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阿弥陀经》所说七宝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码瑙;

《称赞净土经》所说七宝为金、银、 吠琉璃 、 颇胝迦 、 牟娑落揭拉婆 、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

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

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珍珠、玫瑰。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其梵文原语包括四种意义:

(一)pa^saka-ma^la^,音译“钵塞莫”,意译作“数珠”。

(二)aks!a-ma^la^,音译“阿叉摩罗”,意译作“珠鬘”。

(三)japa-ma^la^,音译“渣巴摩罗”,意译作“念诵鬘”。

(四)aks!a-su^tra,音译“阿叉修多罗”,意译作“珠之贯线”。

而梵语ma^la^是“鬘”的意思。佛珠的起源,通常来讲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鬘条缠身的风尚,沿袭至后世,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

在佛教经典中,关于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槵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作为通说。经云:

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王大欢喜,遥向世尊头面礼佛云: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槵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在我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317—420)时翻译的《木槵子经》,只可惜译者的名字已经失佚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这些外国沙门中必然会有携带佛珠的。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

至此,佛珠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

从现存的实物来看,甘肃敦煌莫高窟中,保存下来有一尊十六国时期(304—439)的泥塑弥勒菩萨像,便是一尊颈部挂有佛珠的造像。此外,在日本保存下来有《佛像图鉴》一书,其中绘制的唐代高僧像,使用佛珠者比比皆是。可以肯定地说,唐代以后,国人使用佛珠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一百零八颗

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千零八十颗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

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鸠摩罗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

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33769.html

最新回复(0)